成人鞋服加入童鞋服行業 帶來鮮活的經營管理理念
成人鞋服精英的加入,為兒童鞋服行業帶來鮮活的經營管理理念。
憑借著敏銳的眼光和拼搏的精神,第一代童鞋企業主用鐵肩扛出了一片天。然而,隨著參差不齊的品牌陸續崛起,壓力也隨之而來,“大哥管生產、二哥管財務、三弟管品牌”的家族式管理已無法應對風云變幻的市場。
尋求專業的職業經理人,打造專業的營銷團隊,正處于上升期的童鞋企業開始頻頻拋出招攬人才的“橄欖枝”,而正在尋求職業提升的一部分成人鞋企的職業經理人則快速接過了“橄欖枝”。
70%營銷人才來自“大鞋”
2007年,當時還在沃登卡旗下一品牌做營銷總監的羅正明,率先從當時正處于蓬勃發展期的成人運動品牌跳進了童鞋行業,負責童鞋品牌ABC的營銷。
剛進入童鞋領域的羅正明有點不適應,“當時的童鞋企業很多還是處于一種粗放式的經營模式,沒有營銷團隊,沒有專賣渠道,靠的是產品批發。”不過,正是這樣一個還不太規范的行業,給了羅正明發揮的空間。進入
ABC后,羅正明第一個將成人運動的專賣體系復制到兒童品牌,并取得了成功,2007年,ABC的專賣網點迅速擴張,銷售額更是比2006年翻了一倍多。
2008年,在羅正明之后,現任萬泰盛營銷副總的陳炳高也從一家成人品牌轉身進入童鞋行業,成為較早一批從“大鞋”跳到“小鞋”的營銷人才。
“比較密集的‘跳槽期’發生在2011年,70%—80%的童鞋品牌開始從成人品牌引進職業經理人。”現任乖乖狗營運副總的羅正明稱。據介紹,目前在泉州童鞋行業發展較快的一些品牌,如ABC、卡丁、幫登、小駱駝、大黃蜂、乖乖狗、萬泰盛等的營銷負責人都是來自成人品牌,其中不少來自安踏、特步、
361°等一線運動品牌。
尋求更寬廣的職業平臺
“上升空間變窄,職業觸及‘天花板’。”這是羅正明和陳炳高當初選擇離開成人品牌的原因。顯然,這也是絕大多數職業經理人轉換行業的共同原因。
“成人體育品牌的發展已經相對成熟,一、二線品牌往往更愿意從一些跨國公司引進世界級的職業經理人,本土營銷人才在強手如林的人才環境中已經缺少上升空間。”萬泰盛人力行政總監柯劍稱。
相比成人運動市場充沛的人才儲備,兒童鞋服行業的人才卻相對稀缺,尤其是營銷、設計人才。福建童鞋協會副秘書長陳樹青認為,目前營銷人才從“大鞋”向
“小鞋”的流動,也是一種人才的“南水北調”工程,“雖然大鞋、大裝和童鞋、童裝有一定區別,但是在人才組建和市場把控這方面是相通的,成人鞋服的精英將為兒童鞋服行業帶來鮮活的經營管理理念。”
“目前,童鞋行業在做的一些主要事情,包括精細化管理、團隊建設、區域市場、樣板市場以及單店盈利提升等,都是成人品牌已經做過的事情,這也離不開職業經理在成人品牌所積累的經驗和理念。”羅正明稱。
避免照搬模式“水土不服”
”陳樹青稱,隨著成人運動品牌的產能過剩,行業進入“瓶頸期”,2012年,將會有更多的成人鞋服營銷人才轉移到兒童鞋服行業。
不過,對于這種大范圍的人才流動,陳炳高也看到其中隱憂。“風險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企業主的過分‘迷信’,希望借助一兩個職業經理人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來自于職業經理人自身,有的過于急功近利,在尚未完全了解兒童行業自身特點的同時,就開始照搬成人品牌的運作模式。”
“從近幾年看,確實有一些從‘大鞋’過來的營銷人才做得很成功,幫助童鞋實現了快速的發展,但也不乏一些失敗者。比如,2011年跳入童鞋行業的職業經理人中,不少在做了一年之后又離開了童鞋行業。”羅正明稱,問題就在于一些職業經理人沒有考慮到童鞋企業的資金實力,直接套用成人品牌的渠道擴張模式和品牌推廣模式,最終給企業帶來了一些不良的連鎖反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