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棉價差距大,呼吁縮差穩棉價
近日,陜西省棉紡織(機械器材)行業協會針對當前紡織工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在陜西八方紡織有限公司召開會長辦公會議,認真分析形勢研究對策,增強企業克服困難渡過難關的信心和決心。陜西省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陜西省棉紡織(機械器材)行業協會會長田福海,陜西省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陜西省棉紡織(機械器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曼麗出席會議。
今年上半年,陜西棉紡織行業受國際國內大環境影響,出口受阻、內銷不旺,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大部分企業生產經營舉步維艱。據陜西紡織系統內部交換資料顯示,今年1~6月,原省屬的7家大型棉紡企業,只有2家贏利728.17萬元,另有5家處于虧損狀態,合計虧損額達8201.24萬元。
■ 問題
當前紡織行業遇到的問題:一是出口嚴重受阻。以出口型企業西北一棉為例:今年上半年出口量僅為355萬米,比去年同期987萬米的出口量減少了64%,出口創匯357.23萬美元,同比下降了70.28%,即外銷縮減了2/3以上。二是國內外棉花價格嚴重倒掛。國內外棉花價差持續擴大,與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新興市場國家相比,較大的用棉成本差異嚴重削弱了棉紡織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三是資金問題依然突出。由于嚴重的資金緊缺,使企業在設備技術改造、產業升級等方面受到影響,嚴重制約著企業的發展。四是人工及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去年,陜西國有紡織企業大幅調高了職工工資,增資幅度達到30%以上,僅西北一棉和陜西八方紡織有限公司的年增資額就達到2320萬元和2016萬元。五是棉紡增值稅“高征低扣”增加了企業負擔。長期以來,棉紡織企業棉花購進抵扣稅率為13%。而棉紡織產品增值稅銷項稅率為17%,4%的差額稅費由企業成本負擔。去年,西北一棉因“高征低扣”政策就多負擔了544.79萬元。
■ 建議
面對下半年持續的困難局面,與會人員呼吁國家有關部門及時整頓棉花市場,盡快穩定國內棉花價格。盡量減少國產棉和進口棉的價格差,不斷提高紡織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盡快解決棉紡增值稅“高征低扣”問題。鑒于今年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無力為職工增資,職工收入和社會平均工資的差距又有繼續拉大的趨勢,建議省里把增值稅暫停3年,以保證職工收入能夠逐步接近社會平均水平。資金短缺是制約紡織企業發展的最大問題,建議政府協調銀行保證貸款總額不下降。同時,建議對國有紡織企業實行5年增資退稅的政策盡快落實,將今年9月到期的紡織企業免征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繼續延期,以應對困難局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