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藥展望:創新藥物仍將是市場主要驅動力
新冠疫情讓人們對于生物制藥的依賴更甚,如疫苗和中和抗體等生物醫藥的研發。
2021新年伊始,被稱為“宇宙第一大藥廠”的輝瑞更換了自1948年以來使用的橢圓形“藍色小藥丸”LOGO,全新標志以螺旋圖形設計亮相。輝瑞公司首席執行官Albert Bourla在一份聲明中說,“隨著輝瑞公司對突破性科學的不斷投入,現在是時候更新我們的身份以反映這一現實了。”
這也被認為是輝瑞將非專利藥物業務剝離之后,再一次對其生物制藥定位的體現,大廠的決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對于創新方向的認可。
背后是創新藥對大型制藥企業的拉動愈發明顯。
Evaluate Vantage統計顯示,2021年腫瘤藥物將繼續成為該行業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在10個銷量最大的新產品中,有6個是用于治療各種癌癥的藥物,其中3個是抗PD-1(L1)抗體。預計到2023年,默沙東的Keytruda將取代艾伯維的Humira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藥物之一,有望成為新藥王。
對吉利德的瑞德西韋Veklury的2021年共識預測已大幅下降,從8月份的35億美元下降至12月份的10億美元,并可能進一步下調評級。
羅氏(Roche)將在2021年擊敗諾華(Novartis)成為排名第一的公司,其預測收入分別為513億美元和510億美元。
Biogen手中的阿爾茨海默藥物Aducanumab是2021年最大的潛在藥物上市,其2026年的預測銷售額為48億美元;FDA關于是否批準該藥物上市的決定是2021年生物制藥領域最大的事件之一。
禮來的tizepatide繼續保持其價值最高的研發項目的排名,凈現值為127億美元。
生物仿制藥戰爭持續爭奪Humira的市場份額,而Revlimid、Eylea和Xarelto等其他大型產品的銷量也將在未來幾年內達到頂峰,這給擁有它們的藥企帶來了增長問題。
后來者正在趕超,想要取代這些日漸衰落的超級熱門產品的有Dupixent、Ozempic、Tagrisso和Tecentriq,這些重磅創新藥物是增長新引擎:年銷售額預計都將在未來幾年達到80億美元。
艾伯維可能會因為失去Humira的市場而失落,但目前它正在受益于兩種非常受歡迎的新免疫療法Rinvoq和Skyrizi。這兩款分別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銀屑病推出。阿斯利康和BMS的新銷售則將依舊得益于腫瘤,阿斯利康的Tagrisso、Imfinzi和Lynparza的需求預計今年將激增。
盡管如此,這些大獲成功的抗癌藥物仍不足以讓阿斯利康在今年的銷售額排名中躋身前10名。這家英國制藥巨頭似乎將被武田制藥(Takeda)取代:武田制藥在2018年收購罕見病藥物公司夏爾Shire后,已穩穩地躋身該領域的巨頭之位。
賽諾菲明年的增長幾乎完全依賴Dupixent,這家法國制藥巨頭計劃以何種方式實現多樣化將是今年的重點。諾華正在尋找多種治療領域來拓展其新銷售,從免疫療法到心臟病學和罕見疾病;該公司的基因療法Zolgensma有望在今年成為重磅炸彈,銷售額達15億美元。
中國市場上,在帶量采購和醫保談判逐步進入常態化之后,對于創新藥物的需求促使本土和外資藥企合作加速。1月12日,繼信達生物和基石藥業之后,又一家國內PD-1與跨國藥企達成授權合作:百濟神州宣布與諾華達成合作以開發和商業化抗PD-1抗體替雷利珠單抗,諾華將在北美、日本、歐盟及其他六個歐洲國家共同開發和商業化替雷利珠單抗,百濟神州將獲得6.5億美元預付款并有資格獲得至多15.5億美元的潛在注冊和銷售里程碑付款,以及產品銷售特許使用費。
這也是迄今為止首付金額最高的國內藥物授權合作項目,總交易金額超過22億美元,創下目前國內單品種藥物授權交易金額最高紀錄。此前基石將舒格利單抗相關權益分別授權給輝瑞和EQRx,首付款分別為2億美元和1.5億美元,信達將信迪利單抗授權給禮來,首付款2億美元。
對于此類合作,瑞銀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陳晨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我國的醫療需求雖然龐大,但是醫保控費的門檻始終在,所以國內市場遠遠不夠,國外市場有很大空間等待挖掘。我們的優勢是成本低、速度快,如果能夠吃下海外的市場,對國內的企業確實是非常大的利好。但是我國的制藥企業,特別是研發企業在海外的銷售能力是非常薄弱的。如果能夠得到海外非常強大的銷售團隊的認可,讓國內的藥賣到海外去是非常好的事情,可以為國內的企業增加很多的利潤空間。”
2020年國內醫藥走勢相對強勢,申萬醫藥生物指數上漲51.10%,跑贏滬深300指數23.89個百分點;醫藥板塊動態市盈率45倍,高于37倍的十年均值;相對滬深300的溢價率181%,低于222%的十年均值。
在老齡化、城鎮化長期的大邏輯下創新和產業升級是行業發展的重要導向,也是未來必將會堅持的方向。陳晨表示,“我們認為創新藥市場空間廣闊,在2021年應該會維持較高的景氣度。”
2021年國內還有更多值得期待上市的新藥。1月12日,NMPA官網顯示,復星凱特CAR-T產品阿基侖賽注射液的上市申請(受理號:CXSS2000006)進入行政審批階段,預計將在近日獲批,意味著國內首款CAR-T療法產品即將獲批上市。此外,ADC、雙抗、細胞療法、基因療法都有可能誕生更多重磅藥物。
創新藥研發長周期、投入大、高風險,離不開資本的支持和催化。2018年以來,港交所和科創板陸續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敞開了大門,截至2020年底,港交所一共有30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IPO融資總額達到了874億港元。科創板有20家制藥企業上市,其中包括7家未盈利公司,IPO融資總額達到了347億元人民幣。
從股價的表現來看,港交所30家公司有18家實現了正增長,21家跑贏恒生指數,2家漲幅超過200%,平均漲幅29%。同時有12家公司破發。科創板20家公司中16家相對首發價格上漲,平均漲幅82%,3家破發。
“創新藥賽道雖然好,但是其實行業內部已經出現了結構性的分化。”陳晨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強有力的創新藥公司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研發能力首屈一指。其次能否由弱變強,由研發型的企業轉到商業化,體現在銷售隊伍建設、學術推廣能力以及政府事務能力方面。第三是生產質控能力。”
“頭部公司還是維持了相對較強勢的股價的增長。”陳晨表示,還有很多公司在排隊IPO,“去港交所、科創板上市融資肯定是創新藥公司未來會持續走的道路。至于之后股價表現如何,需要非常專業和深入的分析,不斷地跟隨研發管線給它一個估值,實時地調整股價。”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