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未來消費趨勢把握產品
趨勢研究依賴正確的方法
有人說,消費者研究是最重要的方法,但是,現實讓很多企業對此也有頗多困惑。
一方面,一般意義上的消費者研究并不能解決問題。因為你如果直接去問消費者的話不可能得到人們想要什么的答案,大部分消費者往往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他們不說他們所指或者所說的不是真正的所指,比如,你去問消費者未來5年你想要什么樣子的手機,消費者就很難說得出來,而且他說出來的手機的樣子的描繪,你也不見得能理解,甚至連他自己都很難把握。因此,有些時候,消費者說的不一定總是對的;
另一方面,不是所有消費者的需求都需要滿足。有些消費者的需求,或者消費者的有些需求,企業要選擇不去滿足,而有很多時候當你問消費者的需求的時候,他常常告訴你的是理想的或者全面的需求,但是當你整合所有需求開發出產品后,他們又不見得喜歡。比如傳統的家具商場試圖將家具賣給所有的人,而瑞典的宜家家居,卻把目標定位于那些追求風格又圖便宜的年輕人身上,從而贏得了自己的市場,如果宜家趨于傳統的消費者家居需求的全面滿足,就很容易陷入惡性競爭的泥潭。
確實,消費者的心思有時候的確很難琢磨,特別在那些需要引領時尚又與人們的生活方式緊密相關的領域。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至今為止,消費者的研究卻依然是獲得產品創新的最佳途徑,關鍵在于,是不是有好的方式和方法。由于消費者的需求常常是難以說清楚,是潛藏的,更多的間接的研究的方式才能深入地梳理目標消費者的動機、需求和渴望,而如何設置正確的問題,以及在一定信息量積累的基礎上去融合對消費者很多行為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則成為關鍵。
如何洞察未來的消費趨勢
綜上所述,獲得好的產品概念和創意,并不是消費者研究沒有用,而是如何去搜集消費者相關的信息,如何獲得趨勢,挖掘出人們頭腦中未來會可能消費的產品概念。用創新的方法解構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剖析消費者的生活密碼,才能讓吻合消費者未來生活方式的產品研發不再成為問題,因為你解了消費者的密碼,就知道了其潛藏在背后的真正需求。{page_break}
更重要的是,很多公司往往認為洞察信息只來自消費者,其實信息源自很多地方。
大眾生活觀察。很多時候,我們的判斷來自于我們的觀察,敏銳的觀察可以捕捉到精彩的信息,當我們不了解一個消費者到底在想什么的時候,觀察是獲得信息最基礎的手段。比如我們可以選擇和普通消費者共同度過生活中的一天,來看他們是如何度過的,這個里面就能生動地找到很多信息。
消費者的記錄。當我們很難去形成對一個消費群體的判斷的時候,讓消費者用最自然的方式參與到生活方式的研究中來,比如讓他們去記日記、拍攝一些自自己喜歡的數碼照片,研究人員去和消費者一起舉辦一些群體活動,與消費者進行座談,都可以發現一個人群的真實的生活表現,而這些是形成新產品概念的源泉。
消費者的語言。一個產品之所以能夠受到某個群體的追捧,原因在于這個產品傳遞的語言是這個群體的語言,比如動感地帶傳遞的“我的地盤聽我的”就是現在很多的年輕人自己的語言,所以很容易建立溝通的平臺。搜集和分析這些語言,了解消費者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中使用的語言,可以幫助產品的創意和概念尋找到能夠具象的元素,這些研究通過對網上的BBS、貼吧、各種博客文章等上面流行的語言的內容結構和分析就可以獲得,比如你要設計一款電腦給這些追星族,你只要去他們建立的各種各樣的追星論壇上看看就可以找到這些人的鮮活語言。了解社會趨勢。社會趨勢往往影響著人們消費生活的變遷,而全球的社會趨勢的融合對于形成產品概念也意義重大,因為這些趨勢中往往可以看到很多未來的新概念和新方向,同時社會趨勢帶來的潛在消費需求對于產品研發是很有價值的信息。了解社會趨勢,就是要培養對這類信息的高敏感度,這可以通過全球眾多研究機構的趨勢報告,對于目標群體的消費趨勢的報告來了解。
產品所處市場。很多企業雖然做了很多年,但是對于自己產品在消費潮流中所處的位置卻并不是非常清楚,這樣導致新產品到底應該切中哪個細分市場,在產品的創意和概念上做什么樣的創新很難形成判斷。按照時尚和消費的趨勢來了解自己的產品所處的市場的位置,對于企業的產品研發也必不可少。
產品關聯市場。產品概念的流行趨勢與相關行業的流行趨勢的變動方向是一致,而且產品流行概念的變動也遵循整個流行概念的變動規律。因此,在研究一個產品概念的流行趨勢時,我們也要了解相關的產品的流行趨勢,比如服裝的變換對于很多產品的外觀都有著影響,手表與汽車的儀表的流行趨勢之間也存在關聯,裝修的風格和建筑的風格也有著高度的關聯,這些關聯市場的趨勢可以獲得與眾不同的新概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