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織業:企業發展遭遇三重門
與去年的紅火相比,今年棉紡織企業的日子艱難了許多。盡管不少棉紡織企業都經過多次市場市場形勢仍顯得格外嚴峻。在有些地區,半數的企業都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大多數企業處于虧損狀態。
對企業的調查采訪顯示,原料價格的大幅波動,生產成本上升,企業資金短缺成為2011年影響企業發展的三重門。
一重門:逃不開的“棉花劫”
“棉花價格下跌,紗線價格跌得更多。由于棉價過高,下游需求疲軟,紗線庫存增加,現在企業壓力很大。棉花的價格問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一直在談,解決起來很有難度,這真的是壓在我們身上最沉重的問題。”河南新野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色織公司于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
2010/2011棉花年度,棉花價格經歷了一輪暴漲暴跌的行情,其“過山車”一般的走勢以及漲跌的幅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許多有著多年經驗的“老紡織”都感嘆未經歷過此種行情。
今年3月,隨著棉花價格的高位下跌,棉紗和棉布價格也同樣大幅下跌,市場情緒轉為悲觀。由于棉紡生產配棉需要及一些企業對形勢判斷出現了偏差,有的企業棉花庫存偏大,有的紗和布銷售不暢造成庫存偏大,在整個市場下跌行情中,企業由前期贏利轉為虧損,甚至“今年將去年賺的錢又吐了回去”。
原料成本價格波動不穩,影響企業接單和經營。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棉價大起大落,棉價波動帶動紗、布價格也隨著波動,使各大紡織企業積累了較多高價庫存。價格波動的影響在產業鏈上傳導,造成企業經營風險加大,后道企業不敢下單,短單、小單成為常態,企業去庫存意向加大。同去年相比,海外市場特別是歐美市場訂單大幅下滑,單份訂單額度急劇萎縮,一些訂單轉到成本更低的國家和地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棉紡織企業的出口業績。
進入新棉花年度,由于國家實行棉花臨時收儲制度,使國內棉花價格保持了相對穩定,但市場低迷的態勢卻難改。
點評:棉價大起大落對棉紡織企業的影響是災難性的。首先是正常的市場秩序被擾亂了。棉花價格大漲時,市場彌漫著炒作氛圍,一些企業忙著囤積棉花、棉紗,造成訂單供不應求。需求被放大,瘋狂的炒作掩蓋了真實的供求關系。而當棉價下跌時,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作用下,市場陷入觀望,真實的市場需求被抑制,訂單驟然減少甚至消失。
其次,企業正常的生產秩序也被擾亂了。棉紗價格隨棉花價格的劇烈起伏而振蕩,為防止出現經營風險,企業不敢接大單、長單。棉紡織企業的生產有周期性,一般要存3個月左右的棉花。有的大企業存有上萬噸棉花,當棉花價格的跌幅高達1萬元/噸時,企業的虧損就會有上億元。在棉花、棉紗價格不斷下滑的形勢下,“高進低出”的生產特點使大多數企業難以避免虧損。
破門之道:
在相同的市場形勢下,企業表現卻呈現出兩極分化。在棉紡織行業異常困難的情況下,新型纖維紗線生產企業效益卻穩中有升,保持了平穩發展勢頭。靠著多品種、差異化、新型化的產品結構,一些新型纖維紡織企業遠離了棉花價格波動的影響。另外那些依靠技術或管理優勢獲得較高產品附加值的企業,受棉花價格波動的影響也比較小。因此,對企業自身來說,優化原料結構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來降低棉價波動的不利影響是切實可行的。
從外部環境而言,目前棉花從種植、采摘,皮棉加工到紡紗以及棉花進口等方面都存在著值得研究探討的問題。進行棉花產業的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避免棉花價格再次大起大落,保障棉花市場長期健康平穩發展成為棉紡織企業共同的呼聲。
二重門:常態化的招工難
“現在我們最缺技術型工人,老員工流動快,員工工資比上年同期上漲了20%左右。”紹興一家紡織企業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據調查,小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平均用工缺口達到15%至20%,而用工成本較去年也相應提高了15%至20%。企業主對新生代農民工“沒有上一代能吃苦、隨意跳槽”的抱怨不絕于耳。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對棉紡織產業聚集地區開展的調研結果顯示,近年來棉紡織企業員工工資、福利水平大幅上漲。但即使在河南、河北、湖北等勞動力相對充足的地區,棉紡企業也面臨用工緊張的問題。企業采取改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提高工資,為員工上全保險及公積金,免費班車接送工人上下班等福利吸引工人,即便如此,招工難問題仍普遍存在。為確保基本運行,棉紡企業給職工普遍加薪10%~30%。
棉紡織行業平均工資水平低于其他制造業是造成用工短缺的直接原因,棉紡織企業勞動強度高,工作環境高溫高濕、噪音大以及經常需要上夜班等不利條件更增加了企業招工的困難。據了解,棉紡織企業職工年齡結構普遍偏大,40歲以上人員占有較高比重,80后、90后年輕人往往寧可選擇工資較低的餐飲、超市等服務行業,也不愿進入三班制的紡織企業工作。
點評:近幾年,棉紡織企業面臨的用工問題日益凸顯。“用工荒”常態化和擴大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用工成本的快速上升也讓利潤微薄的棉紡織企業吃不消。“用工荒”折射出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緊迫性,棉紡織企業微利的生存狀態亟待通過調整升級來改變。用工成本的快速上升,漸漸成為常態的用工短缺壓力,正在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破門之道:
從長遠來看,我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是必然趨勢。要破解用工難題,加強技術改造,通過采用先進設備來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用工,逐步擺脫對勞動力的過分依賴,努力實現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用工難問題。而要實現這種轉變須從裝備改造、提升管理、提高人員素質等多方面入手。
在人力成本明顯上升,用工緊張的形勢下,棉紡織企業更要注重挖掘自身的潛力,降低用工人數。除了利用先進設備,加快設備更新改造來切實減少用工外,通過生產工藝的改進,提高員工素質和基礎管理水平,實現組織結構的優化都能降低用工成本并減少對人工的依賴。
三重門:解不開的融資難
“從7月份開始,我們一直奔波在貸款的路上。”安徽迎瑞紡織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正在為貸款的事情糾結,公司等來了訂單,卻等不來周轉資金,從銀行貸款也一路“碰壁”。無奈之下,老板只好把房子抵押了。
今年以來頻繁出臺的貨幣緊縮政策使紡織行業融資成本快速提升。銀行存貸款準備金率、利率的提高,使民間信貸的利率“水漲船高”。這對難以通過銀行融資,只能多方尋求民間融資的部分紡織企業來講,更增大了融資成本。在紡織工業聯合會近期進行的調研中,“融資”已經超越“訂單”成為企業普遍反映的第一難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紡織行業財務成本同比上漲了34.49%,高于同期主營業務收入增速4.48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目前中小企業通過國有商業銀行融資的平均利率為8%左右,通過股份制銀行融資,利率超過了10%,而通過民間借貸方式,利率高達35%。今年1~9月,四川省紡織行業利息支出達6.53億元,同比增長49.3%,較上半年增長了8.9個百分點。
在棉價大漲時,企業因擔心原料供應短缺而大量搶購棉花。棉價大跌后,高庫存碰上價格暴跌、需求不振,占用了大量資金,使一部分紡織企業的資金周轉困難。
點評:紡織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由來已久。在現行體制下,中小企業存在信用缺失,誠信系統不完善,容易產生拖欠和不還貸等問題,銀行為了防范風險,不愿貸款給中小紡織企業。在紡織行業景氣指數下滑的形勢下,這種情況更加突出。
由于原料價格波動,各項生產成本上升,下游市場需求不振,今年棉紡織企業資金周轉更加困難,不少企業因此被迫停產。
破門之道:
雖然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正在積極解決。但工商聯調研認為,現有的金融體制安排難以解決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另外,資金“荒”只是表象,企業無法把握預期的確定性、難以適應緊縮的宏觀調控才是企業面臨最大的困難。因此,企業只有適應宏觀調控的“松”與“緊”,才是自我生存之道。注重保證資金鏈的安全,科學合理安排現金流,形成良好循環,才能使企業遠離危境。
另外,棉紡企業現行增值稅抵扣中進項稅按13%抵扣,銷項稅按17%抵扣,使企業稅賦負擔沉重。在各項生產成本上升利潤空間遭受嚴重擠壓的情況下,業內人士多次呼吁解決棉紡企業高征低扣的問題,通過調平稅賦等措施提高企業的贏利水平,更利于企業轉型升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