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動物產業之鄉:哈爾濱巴彥縣
狐貉這樣的特色養殖項目,特別適合安置殘疾人就業。縣殘疾人聯合會與華強皮草開發有限公司多次研究,確定了最適合殘疾人需求的生產模式。包括家庭養殖戶模式,養殖戶以家庭出資和銀行貸款相結合的方式籌集養殖資金,從事規模較小的家庭型特種動物養殖。也可選擇養殖分區模式。
即公司投資為主體,養殖戶擔名貸款、公司提供擔保,養殖戶入園區從事特種動物養殖,與公司共擔風險,共享利潤分成。對殘疾人特色養殖的服務模式為:“一包、一保、五統一、五保障”。一包:全部商品包回收。一保:保底價,行情不好時,一等獺兔9元/斤、貉子300元/只、銀狐400元/只、藍狐500元/只。五統一:統一提供良種;統一飼料供給;統一種群免疫;統一養殖管理模式;統一售后服務。對于重度殘疾不能直接參與養殖的殘疾人或家庭,可以申請加入華強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采取華強公司為其擔保貸款的方式進行養殖投資,養殖周期結束時參與合作社的利潤分紅,分紅額度不低于所貸款額度的5%。
巴彥華強皮草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薜華告訴記者,華強皮草養殖基地總投資1.3億元。具備年出欄優質種狐4萬只、優質種貉6萬只、優質種獺兔20萬只的繁育能力。2012年企業銷售收入為2.9億元,利稅2800萬元。已成為東北最具規模的毛皮動物養殖基地。目前正在建設華強皮草毛皮鞣制加工生產線占地4萬平方米,年可加工動物毛皮200萬張生產線,投產后預計年實現產值5000萬元,華強皮草成衣加工項目總投資1.2億元,年加工成衣5000件,半成品80萬件,可實現產值1.3億元,安排就業200人。在未來的5-8年內,華強皮草將通過技術壁壘構建、養殖規模擴張、行業標準制定、電子交易平臺搭建、產業鏈條整合等手段與方式構建完整的產業園區,創立中國第一個原產地毛皮交易電子平臺,建設十個工業園區,100個養殖小區,實現年毛皮交易規模100億元,整個產業鏈條產值200億元的規模。
目前,巴彥縣特種動物飼養量達到102萬只。牧業產值實現55.3億元以上。今年截止到4月末狐貉飼養量達到94萬只,待狐貉規模養殖場建成后飼養量預計達到150萬只。該縣已確立2013-2016年,把巴彥打造成“東北地區最大的毛皮生產、加工、交易中心和現代化的特種動物產業基地,全國毛皮動物產業之鄉”的宏偉目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