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行業發展呈現穩中趨緩的態勢
毛皮行業的整體走低在上游的養殖中同樣有所反映,據國皮革協會毛皮經濟動物養殖專業委員會張志明會長介紹,2016年我國貂、狐、貉的存欄數量分別為3240萬只、1708萬只、2090萬只,同比分別下降了43.6%、23.8%和16.7%。近兩年來,貂、狐、貉存欄數量下降明顯,但鑒于我國皮張庫存較大,新鮮皮張不斷上市,服裝加工企業實際需求較弱的情況下,養殖戶應根據市場情況控制種群數量,提高養殖水平,改善品種質量。中國皮革協會經過調研認為,皮張價格在短期內繼續浮動,行業回暖仍需時日。
今年以來,毛皮行業發展呈現穩中趨緩的態勢,下行壓力日益加大。據中國皮革協會毛皮專業委員會主任黃彥杰介紹,1-8月,我國毛皮行業銷售收入同比微增長0.1%,而利潤增速則由正轉負同比下降23.7%,出口也同比下降21.1%,行業運行質效急需提高。行業增速的放緩也影響了原料的進口,上半年生毛皮進口量同比下降了22.3%。但這其中也有積極的變化值得注意,生毛皮的進口貿易方式構成中,一般貿易進口金額的占比由2014年的60%,上升至2015年的62.5%,今年上半年更是大幅提高至99%,陽光貿易的行業氛圍逐漸形成。
而在下游的零售市場環節,中國皮革協會市場流通委員會主任馬瑞華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萬平以上皮革城數量有300左右,十萬平以上皮革城數量50家左右。其中,重點皮革城(十萬平以上、良好運營三年以上、可進行統計分析)的數量、交易量、交易額都翻了一番,體量更是同比增加了2倍之多,但相關指標近兩年增速明顯放緩,主要毛皮產品的成交量、額同比出現微增或緩降的特征,商戶單位面積年交易額更是連年下滑。具體到產品而言,“十二五”期間重點商場皮衣裘裝零售以2013年為界出現了明顯分野,近三年來銷量起伏不定,經營風險加劇。
毛領帽條在羽絨行業中應用廣泛,羽絨行業和毛皮行業發展息息相關,近年發展也面臨相同困境。中國羽絨協會理事長姚小蔓介紹說,2015年羽絨行業出口額自2009年以來首次負增長,且幅度較大。其中,羽絨服裝出口額同比下降為16.1%,主要是受全球經濟的低迷和暖冬的影響,市場需求量的減少,羽絨原料價格降低。內銷方面,由于品質監管措施的不完善,羽絨原料摻雜使假現象多發。我國羽絨服網絡銷售量降幅超過兩成。今年上半年羽絨服出口額降幅加劇至下降20.3%。未來幾年市場承壓現象不會改變,企業需及時調整策略。此外,來自肅寧、北京、陽原、昌黎、佟二堡、莊河、孟州、南京祿口、桐鄉崇福、廣州白云等主要毛皮生產基地的相關負責人和與會代表分享了介紹子各主要毛皮生產基發地生產、訂單、銷售及庫存等有關情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