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中國科學院利用火星壤制備連續纖維方面獲進展
火星被認為是太陽系中除地球之外最適宜人類移居的行星,也是人類探測浩瀚宇宙的起點。近年來,火星基地建設受到關注。火星表面覆蓋著一層火星壤。而原位利用火星資源可以降低基地的建設成本,并提高人類在火星生存的維持能力。復合材料是由基體和增強體組成的二元或多元混雜體系,組成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長補短,產生協同效應,使得復合材料綜合性能優于原組成材料進而滿足不同的要求。因此,若能夠原位利用火星資源獲得基體與增強體并將其制成復合材料,則有望減少火星基地建設和運維過程對地球資源的依賴。
近期,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地球化學研究所聯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以火星基地建設對高性能增強體材料的需求為出發點,探討了利用火星壤制備連續纖維并用于建設火星基地的可行性。研究發現,火星壤與地球玄武巖具有相近的化學成分、礦物相組成和類似的熔融行為。實驗顯示,模擬火星壤在1360 ℃完全熔融,在熔融-冷卻過程中無明顯晶體析出,且熔體在淬冷后轉化為非晶態玻璃體。以這一實驗結果為指導,科研人員采用熔融-牽引法在不同成纖速度下獲得了連續火星壤纖維。
研究顯示,所得纖維的平均直徑為9.7-13.9 μm,單絲最大拉伸強度為1320 MPa,最大拉伸模量為99 GPa。同時,研究發現,隨著成纖速度的增加,纖維的拉伸強度和楊氏模量降低。這可能是由于成纖速度影響纖維中原子的聚集態結構。
火星壤纖維中,Si是主要元素,且含量超過45 wt%。Si原子會與O原子形成四面體結構,進而在纖維中形成網絡單元。一個O原子鏈接兩個Si原子即為橋氧,否則為非橋氧。一般而言,硅酸鹽體系中橋氧鍵數目越多,Si原子所形成的網絡聚合度越高。
科研人員采用拉曼光譜并結合高斯分峰擬合研究證實,火星壤纖維的網絡聚合度隨成纖速度增加而減小,具體表現為在拉曼光譜中代表含有3個橋氧的硅氧四面體峰面積逐漸減小。因此,該研究證明了在較低的成纖速度下制備的火星壤纖維具有更致密的原子結構,使其更易抵抗外界破壞,進而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
進一步,科研人員結合火星低重力以及特殊大氣(低氣壓以及惰性氣氛)等環境條件,分析了上述因素對纖維成纖過程及性能的影響。
研究顯示,以火星壤為原料可獲得連續、直徑可控的纖維材料,同時,所得纖維有望通過復合技術實現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制備,這對于原位利用火星壤建設火星基地具有應用價值。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交叉科學》(iScience)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相關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英才”培養計劃等的支持。
利用火星壤制備連續纖維并用于火星基地建設的構想圖(A)以及以不同成纖速度生產的火星壤纖維的微觀形貌(B)和結構表征(C)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