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傳導終端:電視面板與芯片“聯袂起舞”
2020年下半年以來,面板行業開啟了十年未見的漲價長周期。來到2021年一季度,上漲的曲線依舊堅挺,并且漲價潮還將貫穿二季度。
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最新調查,電視面板價格從去年6月起漲至今仍持續走揚,加上整機組裝所使用的IC零組件也受到晶圓廠產能排擠而供應吃緊,價格連番大漲,其中指標性尺寸32英寸的價格漲幅高達134%。
這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疫情之下電視需求旺盛,然而主供電視的液晶屏幕產能卻不足,加上芯片零部件的短缺,導致了面板價格進一步猛漲,對電視品牌的毛利率也產生影響。
漲聲一片的情況下,疫情、物流、缺芯都存在著不確定性的變化,也考驗著面板廠商和終端品牌廠商的供應鏈管理能力。
芯片短缺加劇面板漲價
首先從需求側看,隨著遠程辦公、線上生活、賽事需求的持續增加,整機市場將迎來增長。
TrendForce集邦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電視出貨量預估將達2.23億臺,年成長3.1%,整體市況除了將延續去年宅經濟效應所帶動的人氣,還有新興國家需求逐漸成長。此外,2020年歐洲杯足球賽以及東京奧運將遞延至今年夏天舉辦,不論是否開放現場觀賽,皆有助于推升電視的需求。
再看供給側,目前電視的屏幕主要為LCD(液晶)屏,而2021年液晶屏幕產能有限,一方面是三星、LG在逐步退出液晶市場,另一方面目前國內的部分產線還在爬坡,產能供給還需要時間。
與此同時,上游芯片零部件的缺口眼下還未緩解,這也加劇了面板漲幅的提升。
TrendForce集邦咨詢分析師葉碧純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電視面板短缺零部件除了驅動IC之外,還包含TCON。目前看來終端需求很高,但目前晶圓產能與封測產能都十分緊缺,在需求無法被滿足的狀況下,客戶大幅拉貨,造成供需的缺口更大。”
此前,多位分析師向記者指出,由于半導體上游核心零部件的產能緊缺,也對今年電視面板供應產生影響,驅動IC、玻璃基板都受到8英寸晶圓產能短缺的限制,再加上NEG工廠意外停電,短缺還會在一季度持續。
在OLED電視面板方面,則是出現止跌情況,因為OLED在電視面板中占比很小,需求總量整體不高,并未出現面板供不應求的情況。接下來,大尺寸OLED還將開出更多產能,TCL華星已經在廣州規劃了印刷OLED產線,據報道,LGD在近日透露,公司正在考慮在今年下半年擴充廣州OLED面板產能,預計將投資2萬億韓元以上(約120億元以上)。
但是芯片短缺也影響到了其價格走勢。TrendForce集邦咨詢研究副總范博毓告訴記者:“由于零組件缺貨問題嚴重,電視OLED面板跌價壓力大幅減少,預期的跌幅現在在收斂中甚至開始持平。”
此外,由于芯片短缺,驅動IC本身也出現漲價情況,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驅動IC漲價幅度在10%-15%左右,這也進一步推高了面板的成本。
下半年或供需平衡
綜合來看,今年上半年液晶電視面板的上漲不會停歇。在近期財報中,TCL創始人李東生提及了面板價格走勢,他表示:“今年受芯片和玻璃供應短缺及新產能開出延誤影響,LCD 面板市場供需持續偏緊,預期上半年產品價格依然堅挺,下半年供需大致平衡。LTPS產品更多進入車載和IT產業市場,供求趨于平衡。”
此前李東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分析道,半導體顯示和集成電路一樣是周期性產品,去年上半年供應過剩, 價格壓力大,下半年開始變為相對短缺,周期變化較難預測,但比較確定的是,今年上半年供應緊缺情況將會持續,全年看,供應大概率偏緊。有漲就有跌,對于企業來講,如何穿越產業的周期波動是一個大的挑戰。
而在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大企業往往能占據優先地位,成為供應優先方,市場上馬太效應也更加明顯。
TrendForce集邦咨詢進一步指出,從品牌廠來看,面板漲勢將使向來以低價取量的白牌和二三線小品牌要獲取足夠的資源愈趨困難,自去年開始出貨量即逐步下降。反觀大品牌不論在面板資源或是材料獲取,因為整體需求量大且穩定,因此較易獲得優先采購權。觀察去年前五大電視品牌市占率,三星、LG、TCL、海信和小米首次突破六成,今年預期將進一步提升至62%,品牌大者恒大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而隨著面板價格漲幅進一步擴大,終端廠商的壓力也倍增,漲價也傳導到終端電視產品,但目前并未出現大幅價格波動,企業們也正著手進行應對。
3月25日,TCL電子高管在財報發布會上就表示,去年開始面板一直在上漲,65英寸漲幅達34%,75英寸漲幅13%左右,公司也在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加強中高端產品等措施,來減輕毛利率的影響,應對原材料上漲的情況。
同時,集邦咨詢也提到,品牌方也通過轉向大尺寸和OLED來面對漲價潮。一方面,小尺寸漲幅高,品牌為了避險紛紛將產品轉向55英寸(含)以上的尺寸。
另一方面,由于液晶價格猛漲,和OLED之間的價格差縮小,調查指出,今年第一季兩者間價差進一步縮小至2.2倍,同時供應端LGD在廣州8.5代線產能提升,預估今年OLED電視出貨量將大幅成長72%,達676萬臺,成為今年品牌布局高端產品的優先選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