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產轉型瞄準“高精尖”
“我們的‘云’系列毛毯產品,由于質地柔軟,透氣性好,盡管價格較高,依然大受歡迎。”剛從廣交會回來的宿遷神龍家紡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聰明顧不上休息,立即回廠召開會議。會上,孫聰明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把“喜訊”告訴員工:“我們已經接到幾筆大訂單,夠我們來年一年生產的了!”
昨日,記者來到了這家位于宿城經濟開發區的紡織廠房、嶄新的自動化設備、琳瑯滿目的產品……一座充滿現代化氣息的工廠立在眼前。
“人民幣不斷升值,通脹壓力又很大,你們怎么敢接那么多的單子?”記者關切地詢問。
“我們不會做‘賠本賺吆喝’的買賣。”孫聰明接過話茬:“走!帶你們到車間轉轉。”
車間里既沒有印象中紡織廠震耳欲聾的噪音,也沒有遮眼難聞的灰塵氣味,只有一條長長的生產線在“默默地工作”,幾個工人在一旁或點幾下鼠標、或來回整理一下,顯得輕松自如。
“別看這車間只有一條生產線,可每套都是價值千萬元的‘高科技’,一條一天都能‘吃掉’我100噸紡絲。馬上三條線全開,一年合計就得一萬多噸,可以生產出500萬條高質量的毛毯,銷售突破一億美元沒有問題!”
“這生產線很貴吧!”記者問道。
“砸鍋賣鐵也得上,不上就等死!”孫聰明很認真地說:“現在外貿企業特別是做紡織的日子不好過。所以,我們用的都是當今世界上最高檔、最精密、最尖端的設備。走高端路線,升級裝備,改進技術,用工減少了,產能卻提高了。質量更是‘今非昔比’。”
據了解,神龍家紡有限公今年的銷售將突破6億元,其中一半以上出口到美國、日本等十幾個國家。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該區的紡織企業中,并不是神龍一家“風景獨好”。
同時參加廣交會紡織龍頭企業箭鹿集團同樣大有斬獲:他們最新研發的阻燃、吸濕、排汗、抗菌的新型環保面料大受追捧,僅俄羅斯一客戶就簽下1200萬美元的大單。但箭鹿并沒有把“寶”全壓在外貿上。“我們有‘三寶’:資金、技術、品牌。資金投入建成了現代化的工廠,技術改造成就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品牌建設贏得了中國馳名商標!”集團董事長劉慶年告訴記者,他們的產品已經被總后勤部納入“軍品5年計劃”項目、被武警總部、司法部等國家10多個部委確定為制服供應單位;他們的下一步目標就是要做成“中國最大的行業面料生產基地”。
宿城區經信局局長王華告訴記者,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人才引進等多種手段,現在,區里幾十家本土紡織企業都實現了升級:現代化的廠房、高科技的設備、高質量的產品。過去能耗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了。
除了加快本土紡織企業的升級步伐外,近年來,該區在項目引進過程中,充分發揮傳統產業優勢,大力實施“產業鏈”招商。但區里并不是“蘿卜白菜都往筐里放”。而是“挑三揀四”、“情有獨鐘”:堅持引進高端、尖端并具有帶動性的項目。
在江蘇最大的產業轉移項目———恒力(宿遷)工業園,企業負責人沈小春帶領記者坐車參觀了南北近3公里、東西近1公里的巨大廠區。在二期恒力化纖聚酯大樓中央控制室,記者看到幾位外國人正在忙碌著,通過翻譯得知他們都是恒力集團的技術顧問。現任恒力集團技術總監德國人BerndMueller先生通過翻譯說:“在世界范圍內,我到過很多國家,曾為30多家企業做技術指導,在我看來,這里的設備是國際上最先進的!”
沈小春告訴記者,一期德順紡織擁有4000多臺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電腦自動噴水織機,二期德力化纖具有20萬噸差別化化學纖維生產能力,可以保證50家億元規模宿遷紡織企業原材料需求實現“本土化”,隨著三期建成,恒力(宿遷)工業園總投資將過百億元,總銷售將破五百億元,將成為世界級化纖紡織研發生產基地。
“通過外引內培,我們的傳統紡織服裝產業已經從不足10家發展到今天的50多家,銷售額由不足億元發展到今天的近百億元。”該區區長卞建軍告訴記者,目前,宿城紡織產業已經形成了化纖、毛紡、棉紡門類齊全,原料、生產、市場配套完善,外資、內資、合資差別發展的產業格局。他們的目標是成為全國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紡織服裝生產基地。
宿城區委書記李健表示,瞄準“高精尖”,大打升級牌,傳統產業照樣煥發朝陽氣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