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時代如何進行財務管理
一個企業應該明白自己在什么時候做加法,什么時候做減法。一般來說,企業在朝上時期多是在做加法,做加法可以投機,可以很快地擴充原始積累。做大了以后要做減法,要向主營業務進行集聚、深耕。在這個階段之后,又要做加法。作主營業務產業鏈上的延伸。
知識經濟時代,經營風險更加多元化,變化更快,于是對財務的沖擊也就更大。在新經濟環境下,像高科技企業崩潰地更快。很多企業也進入了一個誤區,認為圈錢就等于盈利。很多企業在采取管理上表現趨于激進,并將財務管理等同于融資。
在新經濟環境下,更重要的是向財務風險控制、盈利管理,以及市場的多邊化控制綜合在一起考慮,并且將財務風險必須與經營風險反向搭配。也就是說行業的風險度越高,波動性越大,財務上越是要趨于保守。通常情況下,公司的核心業務趨于成熟或者轉向其他領域,經營風險會下降,相應地,財務風險開始相應的增大。
從根本上講,企業發生風險是由于舉債等導致的,一個全部由自有資本從事經營的企業只有經營風險而沒有財務風險。企業要怎樣權衡和避免舉債經營的財務風險?
企業的發展有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伴隨著三大活動,即經營活動,籌資活動和投資活動。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這三大活動逐步形成的過程,也構成了企業財務風險逐步加大的過程。
在自由資本的發展期,許多企業就是依靠自由資本和自己的原始積累,這時企業其實是缺乏駕馭能力的。這個時候財務風險來源于經營活動的變化能力,并維持下一輪的經營循環,最困難是市場的經營與開拓。
在企業經營穩定之后,企業就需要有融資的渠道和能力來支撐企業的發展。企業的高發展帶來高銷售增長,高現金需求,高負債及有可能帶來的管理效率的流失,和利潤率的下降,企業的財務的風險就加大了,財務支撐能力足夠就可支撐企業做強,做大。于是,企業要增加一個能力,就是風險控制能力。并且,最好是在自己的主營業務中進行拓展;
一段時間后企業的主營業務會出現了僵化,企業發展遇到瓶頸,企業成長有受限。這時,企業就要進行投資。尋找新的增長點,以培養新的主營業務。進入這個階段,企業的經營、籌資和新的市場機會三者之間能否平衡就十分重要。這時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就不是舉債的問題,而是一方面企業要進行新主營業務的拓展。同時又面臨很大的財務風險。而且,在新投資項目上,企業原來的經驗能否進行有效的嫁接,進而進行有效的控制也變得尤其重要。
企業一旦做大之后,財務風險也加大了,大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倒下的概率也增加了。那么,在中國社會還缺乏一種救助和保護商業利益的制度的前提下,民營企業究竟要如何實現自救,進而做強?
首先是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要跑得太快,企業的經營行為要以穩健為第一原則。另外,資金流的斷裂導致企業失敗,只是直接問題的反映,實質上是企業缺乏財務風險防范和現金流的管理的能力。企業的發展貴在持續,而企業的管理的作用,又體現在系統和安全。中國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還是需要全面培養能力,并由內向外地培養自己的競爭能力,這才是做強的途徑,而僅僅靠由外而向內的輸入資源(兼并、投入)是可以做大,但沒有持續發展的能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