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業在變革中求發展 行業面臨多重挑戰
2013年,我國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業(皮革主體行業)完成銷售收入11682.7億元,同比增長10.6%;實現利潤總額777.8億元,同比增長13.4%;出口829.3億美元,同比增長9%。2013年,我國規模以上制革企業生產輕革5.5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3.7%;規模以上毛皮服裝產量465萬件,同比下降2.22%;規模以上皮革服裝產量達6230萬件,同比增長7%;皮鞋產量49.3億雙,同比增長2.6%。
這是上月底中國中國皮革協會在北京發布的2013年我國皮革主體行業經濟運行狀況提供的一組數字。對這組看上去還不錯的成績,中國皮革協會給出的綜合評價是穩中顯憂,并強調指出,今年,受國內各生產要素特別是用工成本仍將持續提升、節能減排問題突出、國際競爭面臨嚴峻挑戰等因素的影響,皮革行業急需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提升核心競爭實力,確保行業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多重挑戰考驗行業發展力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皮革生產大國,產量、出口量在國際市場占據重要位置,技術水平也不斷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但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影響,現階段,我國皮革行業也面臨著多重挑戰,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在環保和品牌建設上。”近日,中國皮革協會副秘書長陳占光就產業轉型升級這一話題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陳占光解釋說,我國皮革行業目前面臨的最大環保挑戰,來自今年3月1日起由環保部頒布實施的《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該標準規定了制革及毛皮加工企業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監測和監控要求,對重點區域規定了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據介紹,目前,我國制革及毛皮加工行業產生廢水1.6億噸、COD約40.4萬噸、氨氮1.6萬噸、總鉻(三價鉻)1280噸。該標準實施后,預計行業COD、氨氮排放總量分別降至11800噸、2380噸,比2010年排放量分別減少57.2%、67.4%。新標準要求制革及毛皮加工行業增加環保投入,淘汰落后設備和工藝,加大清潔生產力度。這對行業內眾多中小企業來說是個嚴峻的挑戰,相當多企業會因此退出市場。
在品牌建設方面,陳占光認為,皮革行業這些年來也頗有成就,在市場上涌現出了一批知名品牌,但缺乏有影響力、附加值高的國際品牌,是皮革業在由大到強及產業升級路上一直繞不開的話題。
中國皮革及制鞋研究院高級顧問嚴懷道認為,目前,我國皮革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應對的棘手問題,是電子商務對產業商業模式的沖擊。他以制鞋業為例說,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以便宜、便捷的優勢,對鞋企傳統營銷渠道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再加上目前勞動力及原材料成本不斷上漲,導致企業盈利能力下降、產品庫存增多,不少企業不得不壓縮和關閉傳統門店。
嚴懷道的這一觀點,在百麗、千百度、星期六、達芙妮這4家上市鞋企今年一季度相繼發布的2013年度財務報告中得以應證。相關數據表明,2013年,因為電子商務分流了大批顧客,以百貨店為主營渠道的這4家企業業績不容樂觀,而且今年的市場仍逞低迷之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