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分析方法及指標自身的局限
1.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兩類,無論是何種方法均是對企業過去的經濟上所進行的反映。另外,會計報表使用者取得會計報表的時間,與業務發生的時間就時隔更長了,可謂時過境遷,因此,用過去的數據去判斷企業目前甚至將來的財務狀況,往往不切實際。
2.可比性是比較分析法的靈魂,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標采用比較分析才有價值,而由于報表數據的局限,不同企業甚至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的數據均缺乏可比性,從這個意義上說,比較分析法的運用必然受到影響。
3.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等會計政策的選擇,雖然要在會計報表說明書或附注中加以注明,但由于會計人員和會計報表使用者的能力、經驗、知識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不一定能完成建立可比性的調整工作。
4.財務指標缺乏統一的一般性的標準,工業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的一些政府和金融機構,定期分布各行業的財務方面的統計指標,甚至同行業企業的工會與個別公司的信用部門,也搜集產業平均財務比率的資料。然而目前某些報刊提供的部分行業財務數據往往行業劃分較粗,抽樣誤差較大,缺乏一定的代表性,使會計報表使用者無所適從。
5.現行財務分析指標常常是重“量”而忽視“質”,會計報表較難揭示詳實的資料,因而使會計報表使用者較難取得諸如存貨結構、資產結構、批量大小、季節性生產變化等信息。
企業從事財務管理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所有者財富最大化。從靜態角度來講。首先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凈資產收益率。因此,該指標是企業盈利能力指標的核心,而且,也是整個財務指標體系的核心。
相關鏈接:
對國內企業來講,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企業間跨國經營日趨增加,企業結構日益復雜,通過財務分析,有效利用財務數據信息實現正確經營決策顯得愈加重要。財務分析通常是指企業財務人員利用財務數據和指標的多少來判定企業經營和財務狀況的過程,它遵循一定的理論方法。
企業情況千差萬別,但無論它處在哪個發展階段或行業經營環境之中,它的經營和財務狀況均可以通過《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反映出來,三張財務主表是國際通用語言,在施行市場經濟的各個國家并不存在較大差別。
以報表數據為基礎的有效財務分析,不但使企業經營者可以了解企業實現利潤和償債能力的高低,而且可以發現企業經營風險的大小和企業資金結構的優劣,使經營者在企業運營的諸多方面做出正確的決策,用最小的風險、最健康的財務狀況來實現最大的利潤。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