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經典廣告營銷創造財富奇跡
寶潔:馳名品牌的象征物,無懈可擊的廣告策略
寶潔號稱“沒有打不響的品牌”,事實也是如此。自1988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寶潔每年至少推出一個新品牌,盡管推出的產品價格為當地同類產品的3~5倍,但并不阻礙其成為暢銷品。可以說,只要有寶潔品牌銷售的地方,該產品就是市場的領導者。
而寶潔進攻市場最常用的武器就是廣告了。上世紀80年代,寶潔首先給中國吹來廣告風,當海飛絲的去頭屑廣告在電視上熱播時,年輕人最時髦的話題就是海飛絲了。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只要在電視里出現了寶潔產品的廣告,都會擁有一群時髦的追風族。寶潔能取得這么高知名度,是建立在高成本廣告投入的基礎上的。據權威的市場調查公司統計,1999年寶潔在中國投入的廣告費超過5億元,占中國日化領域的10%左右。遠比同是跨國公司的聯合利華高的多,更別談國內產品。
如果寶潔廣告的特征僅僅是狂轟濫炸,那它的廣告策略稱不上最佳,最多淪為像哈藥、腦白金那樣讓人煩。寶潔廣告策略自然有其他品牌不可比擬的精妙之處。
首先,寶潔廣告定位與產品定位渾然一體。眾所周知,寶潔是世界上品牌最多的公司之一,這源自于寶潔的市場細分理念。它認為,一千個消費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歸結出一些不同點,用琳瑯滿目的品牌逐一擊破。于是寶潔洗發水麾下有飄柔、潘婷、海飛絲三大品牌,洗衣粉系列有汰漬、碧浪,香皂市場有舒服佳、玉蘭油。然而,寶潔并不擔心各種品牌在同一貨架上的相互競爭,因為寶潔廣告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了消費者,該使用哪種品牌。以洗發水為例,海飛絲個性在于去頭屑,“頭屑去無蹤,秀發更出眾”,飄柔突出“飄逸柔順”,潘婷則強調“營養頭發,更健康更亮澤”,三種品牌個性一目了然。消費者想去頭屑自然選擇海飛絲而不是飄柔,從而避開了二者的競爭。寶潔的廣告細分,達到了把中國消費者一網打盡的目的。1999年中國洗發水市場,寶潔產品占市場份額的60%以上,其中飄柔以25.43%份額高居榜首,潘婷和海飛絲分別以18.55%和15.11%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后。
其次,寶潔廣告極具說服力。它的電視廣告慣用的公式是“專家法”和“比較法”。寶潔先指出你面臨的一個問題,比如頭癢,頭屑多,接著便有一個權威的專家來告訴你,頭屑多這個問題可以解決,那就是使用海飛絲,最后用了海飛絲,頭屑沒了,秀發自然更出眾。這就是“專家法”。“比較法”是指寶潔將自己的產品與競爭者的產品相比,通過電視畫面,消費者能夠很清楚地看出寶潔產品的優越性。當然寶潔廣告常常揉和“專家法”和“比較法”,比如舒服佳廣告。舒服佳先宣揚一種新的皮膚清潔觀念,表示香皂既要去污,也要殺菌。它的電視廣告,通過顯微鏡下的對比,表明使用舒服佳比使用普通香皂,皮膚上殘留的細菌少得多,強調了它強有力的殺菌能力。它的說辭“唯一通過中華醫學會認可”,再一次增強其權威性。綜觀舒服佳廣告,它的手法平平,沖擊力卻極強。
再次,寶潔形象代言人與眾不同。寶潔的競爭產品,比如聯合利華一直聘請國際大腕級女名人做形象代言人,絲寶邀請香港巨星如鄭伊健、謝霆鋒作風影的廣告代言人,而寶潔代言人通常是符合寶潔產品個性、氣質定位的平民化廣告新人。這類廣告讓廣大消費者耳目一新,給他們帶來了平和、親近的感受。此外,平民化廣告也起到了很好的暗示作用,使消費者對號入座,不知不覺中成了寶潔產品的俘虜。比如飄柔廣告代言人,通常是公司的白領,而平常注重形象、愿意頭發更柔順的消費者也常是受過教育的白領階層,自然飄柔廣告深受他們的歡迎。
寶潔幾乎無懈可擊的廣告策略給寶潔帶來了擋不住的效益。據國家有關部門數據顯示,1999年寶潔在中國大陸的產品銷售額已超過130億元,其中飄柔、潘婷、海飛絲、沙宣四種洗發水占洗發水市場份額的60%以上,汰漬、碧浪洗衣粉占洗衣粉市場份額的33%,舒服佳占香皂市場的41%。這些驚人的數據表明,寶潔已成為中國日用品市場上無人能敵的霸主。寶潔的廣告策略也是傲視群雄的,按上述分析,寶潔居十大最佳品牌廣告策略之首,自無異議了。
可口可樂:作為外國品牌,而積極融合中國文化,實施廣告本土化策略的典范
對于可口可樂,實在是一言難盡,它太富有傳奇色彩了。2001年《商業周刊》公布的全球100個最具價值品牌名單中,可口可樂以高達725億美元高居榜首。二十世紀調查顯示,全球最流行的三個詞分別是上帝(God),她(her)和可口可樂(Coca Cola)。可口可樂還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個進入中國的外企,也是第一個在中國做廣告的。1984年英女王訪華,英國電視臺BBC拍了一個紀錄片給中國中央電視臺放。作為外交禮節,中央電視臺必須播放,但苦于沒錢給BBC,于是找到可口可樂要贊助。可口可樂提出了一個贊助條件:在紀錄片播放之前加播一個可口可樂的廣告片。這成了新中國電視廣告歷史上的開篇之筆。此后很多企業寫報告問“可口可樂可以做電視廣告,我們行不行?”于是做電視廣告的口子打開了。
撇開可口可樂榮耀不論,可口可樂的廣告策略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可口可樂公司的前老板伍德拉夫有一句名言:“可口可樂99.61%是碳酸、糖漿和水。如果不進行廣告宣傳,那還有誰會喝它呢?”從歷史上看,可口可樂公司機以廣告投入巨大而取勝的。如今可口可樂在全球每年廣告費超過6億美元。中國市場也不例外,可口可樂在中國每年廣告投入高達幾千萬元。起初,可口可樂是以國際化形象出現在中國消費者面前的,憑最典型化的美國風格和美國個性來打動消費者,所用廣告也是美國亞特蘭大版本。臨近20世紀末時,可口可樂意識到,要當中國飲料市場的領導者,品牌融合中國文化才是長久之路。于是在1997年,可口可樂的廣告營銷策略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其在中國推出的電視廣告,第一次選擇在中國拍攝,第一次請中國廣告公司設計,第一次邀請中國演員拍廣告。可口可樂開始大踏步實施廣告本土化的策略。
可口可樂廣告本土化策略,首先體現在其廣告與中國文化的結合。中國人喜歡熱鬧,尤其是春節這個合家團聚的日子,而可口可樂廣告引人注目的手筆就是1997—2002一系列的春節賀歲片了。可口可樂賀歲片選擇了典型的中國情境拍攝,運用對聯、木偶、剪紙等中國傳統藝術,通過貼春聯、放煙花等民俗活動,來表現中國濃厚的鄉土味。可口可樂還就北京申奧成功、中國入世大打廣告宣傳,現在它又大力贊助中國足球隊,聲稱喝可口可樂,“分享世界杯精彩”。可口可樂儼然成了中國本地產品,而這種鄉土形象,確實達到了與中國消費者溝通的效果。
其次,可口可樂積極選擇華人新生代偶像做形象代言人。可口可樂一貫采用無差異市場涵蓋策略,目標客戶顯得比較廣泛。近來,可口可樂廣告策略把受眾集中到年輕人身上,廣告畫面以活力充沛的健康青年形象為主體。1999年,先是起用張惠妹,這個女歌手潑辣、野性、“妹”力四射,贏得了一大批青少年的喜愛,然后由新生代偶像謝霆鋒出任可口可樂數碼精英總動員。2001年又推出當紅偶像張柏芝,作為可口可樂夏季市場推廣活動的形象代言人,緊接著就是跳水明星、三屆奧運冠軍得主、中國跳水皇后伏明霞與可口可樂簽約,成為新世紀“雪碧”品牌在中國的第一位廣告代言人。電視廣告中伏明霞從千米高空的飛機上騰空躍起,落在晶瑩剔透的冰雪中,暗示了雪碧的清新直爽。據稱,起用華人新生代偶像做宣傳之后,可口可樂在中國的銷售增長了24%。
可口可樂不愧為世界第一品牌,具有長期的戰略眼光。為了長期保持在中國軟飲料市場的霸主地位,它的廣告策略可以放棄美國思維,而主動融合中國本土觀念。這種本土化策略,受到了每一位中國民眾的歡迎。據中央電視臺調查咨詢中心數據,可口可樂已連續7年在市場占有率、最佳品牌認同比例和品牌知名度上名列第一,中國現在有90%的消費者認識可口可樂。可口可樂的廣告本土化策略值得欲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品牌借鑒,比如聯合利華的力士香皂的廣告代言人常是國際女明星,如今堅持聘請中國女明星如李嘉欣、張曼玉、舒淇。作為本土化策略的榜樣,可口可樂列為十佳廣告策略排行榜第二名當之無愧。
百事可樂:實施廣告側翼戰策略
百事可樂作為世界飲料業兩大巨頭之一,100多年來與可口可樂上演了一場蔚為大觀的兩樂之戰。兩樂之戰的前期,也即上世紀80年代之前,百事可樂一直慘淡經營,由于其競爭手法不夠高明,尤其是廣告的競爭不得力,所以被可口可樂遠遠甩在后頭。然而經歷了與可口可樂無數交鋒之后,百事可樂終于明確了自己的定位,以“新生代的可樂”形象對可口可樂實施了側翼攻擊,從年輕人身上贏得了廣大的市場。如今,飲料市場份額的戰略格局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
百事可樂的定位是具有其戰略眼光的。因為百事可樂配方、色澤、味道都與可口可樂相似,絕大多數消費者根本喝不出二者的區別,所以百事在質量上根本無法勝出,百事選擇的挑戰方式是在消費者定位上實施差異化。百事可樂摒棄了不分男女老少“全面覆蓋”的策略,而從年輕人入手,對可口實施了側翼攻擊。并且通過廣告,百事力圖樹立其“年輕、活潑、時代”的形象,而暗示可口的“老邁、落伍、過時”。
百事可樂完成了自己的定位后,開始研究年輕人的特點。精心調查發現,年輕人現在最流行的東西是酷,而酷表達出來,就是獨特的、新潮的、有內涵的、有風格創意的意思。百事抓住了年輕人喜歡酷的心理特征,開始推出了一系列以年輕人認為最酷明星為形象代言人的廣告。
在美國本土,1994年百事可樂500萬美元聘請了流行樂壇巨星麥克爾•杰克遜做廣告。此舉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大手筆的廣告運動。杰克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