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市場合并潮如海嘯 淘品牌利潤率逐年下降
在中國,O2O堪稱當下最火爆的創業領域,其核心理念就是利用手機應用將用戶吸引到實體店。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虛火之后,形勢急劇下降。
憑借著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移動支付的快速增長以及價格低廉的勞動力,O2O在中國有過一段強勁的發展時期,創業者開發了各種各樣的O2O應用。據市場研究公司CBInsights統計,大互聯網形勢下,中國出現了許多獨角獸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私有公司),然而這些公司基本沒有盈利,這就出現了O2O這個可怕的泡沫。
許多的公司為了打開市場,就不停地在燒錢,繼而引發“獨角獸”轉變成了“獨角尸。啟明創投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加里·雷切爾(GaryRieschel)說:“‘獨角尸’(unicorpses)的數量很快就會超過‘獨角獸’(unicorn)。”在激烈競爭的中國市場,滴滴快的、Uber、新美大、糯米和餓了么都在多個領域展開相互廝殺,DCMVentures聯合創始人兼普通合伙人林欣禾說:“這是一場軍備競賽。”
O2O市場失去理性,市場補貼力度太大,獲得新用戶的成本就會越來越大,而盈利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小,沒了盈利,融資將成為一句空談,茶余飯后的笑點。啟明創投的雷切爾:“融資越來越難時,你就會發現誰在裸泳,誰缺乏真正的商業模式。”
。在服裝零售行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性價比成為消費者選擇服裝產品的重要標準。營收不斷增加之下,卻是利潤率逐年的下降。
創立于2008年的線上女裝品牌韓都衣舍成長速度很快,初創時年銷售額300萬元,團隊40人,到2014年,這兩個數字已分別增至15億元、2600人。
據韓都衣舍副總經理賈鵬在2015商業評論大會上透露的數字,目前韓都衣舍店鋪日均訪問量達到500萬人次,“雙十一”單日最高訪問量達到了1.3億人次,銷售額則達到2.84億元。
同屬淘品牌第一陣營的茵曼,擁有眾多細分品牌和品類。同樣起步于2008年的茵曼,從2013年開始了多品牌運營,其母公司匯美集團旗下目前運營有茵曼、初語等9個子品牌。
今年“雙十一”,茵曼的銷售總額達到了1.66億元,首次上線的家居品牌“茵曼Home”最大筆訂單額超過31萬元。
但是,多品牌運營帶來的自然會有營銷推廣費用的大幅上升。
財務數據顯示,匯美集團2012年度至2014年度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16億元、5.9億元和9.5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001.7萬元、3412.53萬元和3890.77萬元,凈利潤提升的同時,凈利潤率卻在下滑。
對此,陳煜向記者表示,從2013年開始,匯美進行了多品牌運營,新品牌在運營初期產生的虧損,以及為成熟品牌所做的營銷推廣都對凈利潤產生了影響。
2015年2月,拉夏貝爾以總價2億元持股杭州黯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主要是線上品牌“七格格”)54.05%的股份,強化了電商渠道運營能力。目前,拉夏貝爾也是多品牌運營戰略。不過,其快時尚品牌能否在Zara、H&M等外資品牌的陰影下脫穎而出,從而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目前還尚難定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