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業寡頭效應顯現 購物中心供大于求?
據聯商網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業在國內共計關閉158家門店,遠超2013全年35家的關店數。
關店數量的暴增,反映了整個行業的下行趨勢。正如王府井董事長劉冰在公司2013年度股東大會上所說,傳統百貨業將轉型為購物中心,用增加用戶體驗度來聚集人氣。與此同時,為了轉型,王府井還積極發展網上商城并建立自己的自營品牌。
對此,前述研究員杜巖宏表示,百貨關店潮說明了行業亟需轉型。“百貨行業一直以來以聯營為主,通過扣點或提成來盈利,以至于疏于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再加上外在因素的沖擊,互聯網電商的崛起,租金成本不斷上漲等,讓百貨業的日子越來越難熬。”傳統百貨嘗試擁抱互聯網,但是效果并不明顯,牽手互聯網之后不但要承擔線下成本還增加了線上成本,利潤進一步壓縮。
“轉型是必然的,但問題是怎么轉,目前大家說得比較多的是轉型成購物中心,事實上,擠壓傳統百貨業的還有不斷增加的商業地產項目,導致購物中心目前處于一個供大于求的狀況,轉型購物中心不一定能扭轉局勢”,前述華南某證券公司研究員認為,至于百貨業做自己的自營商品,目前前途仍然渺茫,“以自營服裝的電商凡客誠品為例,它現在運營也很難,傳統的百貨業如何做好,未來還有待觀察”。
此外,據聯商網統計,2014年上半年,主要百貨企業共關閉12家門店。同時,百貨企業的經營狀況也不甚理想。同時,世邦魏理仕最新數據顯示,近三年,選取多家百貨企業樣本數據,其物業租金和員工開支年均復合增長分別為14.0%和18.5%,而同期營業收入年均復合增速僅為8.8%。
目前商品更新換代相當快,百貨業本身并不具備經銷的經驗。無論是加大自營比例還是開發自有品牌,其投入門檻都相當高,如果沒有規?;木W絡基礎支撐,這種模式將很難維持。
“百貨業接下來將會出現兩極分化現象,規模大的百貨企業,將會積極尋求轉型,加強結構上的布局,給顧客帶來新的體驗,讓顧客在購物的過程中享受更好的服務”,杜巖宏表示,而那種中低端的百貨業很有可能接二連三地倒下,它們并不具備轉型的能力,尤其是資金上的限制。
“未來百貨業龍頭企業的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杜巖宏補充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