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鞋標委顧問嚴懷道給您講述鞋標準化工作
在完成了標準工作“打基礎”階段之后,標準體系已經有了雛形。如何將這一體系建立得更加完善,如何讓我國的制鞋標準化工作更加快速發展,以適應行業發展的要求,成為了擺在嚴懷道面前的第一重要的問題。我們標準體系還在不斷地完善,永遠也做不完,永無止境。經過了周敬將十幾年的領導,時間來到了1996年。這一年,嚴懷道獨挑大梁,接手了全國制鞋標準化中心(即全國制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前身)的全部工作。從這一年開始,他用自己的努力,將制鞋標準化工作引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全新階段。
從粗糙到細致,標準不斷在完善
在制鞋標化準領域里工作了30多年,嚴懷道的最大貢獻就是讓我國的制鞋標準化工作慢慢被國際認可。“現在我們已經成為ISO/TC137國際標準化委員會的秘書處,另外還承擔了TC216(國際標準化組織鞋類技術委員會)相關工作,成立了工作組,我們是Leader(領導者)。”說這些話的時候,嚴懷道的臉上顯然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豪。從沒有什么標準、實驗要靠手工操作,到實現機械化檢測,并且擁有自己的數據庫,嚴懷道經歷了鞋業標準化工作的不同階段。在鞋業標準化工作已經成功地跨越了第一個階段后,嚴懷道接過了周敬的班,并在此基礎上將我國的制鞋標準化工作推向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剛開始接觸標準工作是在1979年,當時的標準是“粗獷”性的,很粗糙,很多標準都沒有,只有幾個人。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把框架開發出來,把儀器開發出來,把數據和測量的指標定出來,待日后慢慢完善。當時我們的檢測量不多,沒有企業送檢,只是自己單位的科研項目需要檢測才來檢測。
當時鞋的質量比較差,我們的標準就跟著實際問題走,展開了基礎標準的制定工作。嚴懷道參與第一個標準的制定是在1982年,是關于鞋楦的標準,屬于中國鞋號鞋楦系列標準。當時沒有電腦,涉及到函數要求、對數要求等計算數據時,能有一個好點的計算器就算先進的了,很多人還在用算盤,還有手搖的計算器、計算尺等。做鞋楦還只能用手工制作,用斧頭砍,用刨子刨,用布帶尺測量尺寸。就是使用這樣原始的計算工具和方法,我們依然制定出了現在仍然在使用的標準。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為了開發出符合我們中國人腳型的產品標準,我們這么做還是很有意義和樂趣的。現在,我們已經擁有了自己的人體腳型測量的數據庫,企業可以根據數據庫的數據設計楦型,從而制作出更加符合消費需求的鞋產品,這也是我們標準化工作的進步。
工作中,我們的標準體系也在不斷完善,比如關于鞋的舒適性,在原材料方面沒有一個概念。后來我們請了英國、香港、科研院校、醫院,包括企業在內的相關人員共同研究,把鞋的舒適性定義完成了,舒適性即人們對鞋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生理感受為鞋要合腳、安全、健康、衛生,心理感覺為我能接受它。有些數據還要慢慢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先把概念弄好,關于鞋楦的尺寸、鞋內環境、水汽性、稀釋性、散水性等數據和關鍵在材料開發、內底墊的防滑性等方面的指標正在慢慢研究解決。
后來做過布鞋標準,測試方法、實驗方法的標準等,大概有幾十個署名的標準,后來把書署名的機會讓給年輕人,對他們以后的發展有好處。
就這樣,我們的標準工作一步步地不斷前進,到2009年我退休的時候,當時的標準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各類標準相對完整,涉及面也不斷擴大。再后來,我又有機會回來工作,有機會見證了這些標準工作的進展。
困難不是問題
在嚴懷道的眼里,所有的困難都不是問題,都會有辦法克服。條件不夠就創造條件,時間不夠就擠出時間工作,人才不夠就積極培養人才,并總結出了培養人才的原則和重點。這位為標準化工作奉獻了30多年的老標準化人,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精神,也創造了那個時代的成功。
雖然我們當時工作條件和現在沒法比,但我們卻從沒體會到什么困難。做標準確實是默默無聞地做貢獻,比較枯燥。做實驗和預研,就像蠶寶寶吐死做繭、化蛹、成蝶,這個過程是很磨人的,需要花費很大的功夫才行。我們和周主任(周敬)當時的情況一樣,時間也不夠用。白天上中國班,晚上外國班,因為我們承擔了國際標準工作,跟國際溝通都是在晚上,工作還是很辛苦的,但我們都覺得挺值的。
從航空到標準,初衷不同但熱情依舊
說實話,我剛開始來這里工作,既不是遠大的理想支撐,也不是對標準的熱愛使然,我來到這里工作,完全是出于對組織分配的服從。那個年代,服從高于一切,對職業選擇沒那么自由,能利用所學專業對口就業的人很少。我大學學的是航空電氣裝備與實驗專業,畢業后在江西干校的塑料廠里工作了10年,現在還記得在江西分宜種水稻的口訣:“早稻4月份以前,不能超過五一,不插五一禾。”1979年來制鞋所(全稱:輕工業部制鞋工業科學研究所,即全國制鞋標準化中心前身)工作,在標準領域一干就是30多年。當時的單位還叫分析室(全稱),我在設備室工作。后來做標準檢測實驗,看起來跟我的專業有點對口,其實完全不是一回事,所有的工作都要從頭開始學起。但工作精神是一樣的,嚴謹、科學、用數據說話,不能不能弄虛作假。這個態度也是我培養下一代人的原則,現在大家都是嚴格按照數據說話,數據是多少就是多少,統計規律是怎樣就是怎樣,絕不能摻雜其他東西在里面,否則會影響行業發展。
國內、國際,我們用行動贏得認可和接受
“標準的制定在于應用,而且要切合實際,要考慮到我們行業發展的狀況。要可操作,便于實施,便于貫徹,能夠得到認可,這才是工作的目的。無論國內還是國際,我們的工作逐漸被企業和其他國家認可,這是我們最大的快樂。”嚴懷道說這話的時候,眼神中流露出一絲自豪和欣慰。這也是他擔綱標準化工作這么多年的重要變化,更是對他嘔心瀝血的回報。他把我國的制鞋標準化工作推向了國際,雖然這個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但制鞋標準化工作終于走出國門了。作為這一代標準化人,嚴懷道的使命完美完成。
讓我們這代標準人尤其感到高興是,在我們的努力下,國內企業對標準的認識程度有了相當大的提高。原來企業不重視標準化工作,覺得只要把鞋做出來就行,后來發現有標準約束自己,于是開始重視研究標準。關鍵是國家監管的依據就是標準,一旦產品達不到標準就會被有一系列的整頓措施,包括經濟處罰等手段,所以企業就逐漸重視起來。而且新標準出來之后我們要到產業集中地去宣傳,到當地去辦培訓班,把標準宣貫下去;另外還有一些檢驗人員到我們這里來培訓,慢慢把標準推廣下去。我們制定的皮鞋標準行業反映就不錯,還獲得了國家標準創新貢獻二等獎,當然獲獎還是次要的,關鍵的是我們的工作得到了認可。
國際上,我們的發展之路還是很艱辛的。還記得當初我們到國外開會時的酸甜苦辣,個中滋味都讓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個標準人應該怎樣為自己贏得尊嚴。當時我們在國際上被人瞧不起,尤其是意大利、西班牙、捷克、英國、德國等這些老牌的制鞋國家,掌控著國際標準,他們很排斥中國人:我們提上去的方案他們理都不理;我們在會上發言他們聽都不聽,在底下左顧右盼,私下聊天,會后又來跟我們要資料,好像又特別感興趣。但現在變了很多,我們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了很多建議,統統都被采納,因為我們提的建議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不但到位,而且我們研究的比他們認真、透徹,讓他們覺得我們中國人真的在干事。
這些變化,源于標準化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探索,我們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從而針對實際問題進行突破。最初的突破是在產品標準上。
我們的產品標準在國際上是領先的,國際上的產品標準很少,只有蘇聯、日本等國家有,其他國家幾乎都沒有。其他的標準就是關于術語、基礎的,實驗方和檢測方法很多。國內的檢測方法是用國際的,所有的國際標準已經轉化為我們的國內標準,國內的成品方面的檢驗標準是國際領先的。當時,我們跟國際上交流,提到“怎么判定一雙鞋成品是否合格”這一問題,他們就說:“材料檢驗合格了。”但問題是材料檢驗合格了,整體組裝起來的綜合性能到底符合不符合標準?符合不符合消費者所穿用的要求?怎么考量?最終到消費者手里的是成品,成品的標準就很重要,這就要求要有產品的標準。在和國際交流的過程中,他們對我們的產品標準也逐漸接受,覺得比較可行:市場監管、消費者投訴等問題都要依據成品標準來解決,不能拿材料標準進行解決。
再后來,隨著我們對標準的認識和掌控,很多問題也讓我們贏得了國際上的尊嚴。記得是2007年,和意大利的貿易摩擦中,意大利《二十四小時太陽報》說我們的鞋是毒鞋,提出金屬匙扣的鎳釋放量超標,于是國家質檢總局就組織我們討論這個問題。當時我們查了一些歐盟的指標,發現他們的指令有問題:只有那些直接與皮膚接觸的鎳釋放量超過一定數值屬于超標,而鞋制品中的金屬飾扣不是直接與皮膚接觸的,以不屬于這個范圍,所以他們采用這個指令是不合適的;我們還查了意大利大品牌,發現存在同樣的問題。于是我們提出,是否也要報一報意大利品牌鎳超標的問題。這樣一來,我們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于是那個媒體就道歉,說搞錯了。當時主管這件事的是國務委員吳儀,她當時就說:這才是勝利。勝利不是你滿世界高呼勝利,而是打了敵人,沒有給我們造成負面影響,這才是勝利。
雖然贏得很艱辛,但對我們來說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勝利。這場勝利讓我們體會到,作為一個標準化人的價值與榮耀。
成功的激動讓我們更加努力前行
“做標準就是在定規矩,做什么事都要有規矩,標準對行業來說就是規矩,而且是科學嚴謹的,要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規矩。只有高質量的標準來指導行業,才是標準化工作者工作的宗旨。”在這一宗旨下,嚴懷道為標準化工作付出了30多年的時光,而這對于一個人來說,幾乎就是半生的時間,而在這些時光里,有些事情至今仍讓他難以忘懷,更讓我們難以忘懷。
其實,每次標準從立項到草案,到意見稿到報批稿,到標準發布印刷出來,我都會比較興奮,因為有成果了。而最讓我激動的事發生在2008年。當時我們成立標委會,我們承擔國際標委會秘書處的工作,這確實是一個里程碑:我們國家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我們的標準化工作也達到了一定的水平,而我努力工作的決心也越來越堅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