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人議改革盡顯期盼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會議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全國紡織行業掀起了一場討論熱潮,各地紡織企業的干部職工熱議大會深化改革主題及政策變化。本刊采擷了部分行業人士及企業代表的體會和感言,其中,紡織人對原料問題、融資難等涉及“深水區”的改革充滿了期待。
專家觀點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會長 徐文英:
改革為行業提供更大契機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順利舉行,對于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紡織行業的進步,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改革,建設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建立城鄉一體化,可以說這是新一屆政府和領導班子推動產業升級、擴大市場的重要舉措,為紡織行業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契機?,F在我國的實際城鎮化率還未到25%,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和消費水平的提升,人均紡織產品消費量也將大幅提高,從長遠來看,對于紡織行業絕對是一大利好消息。
另一個不得不提的改革亮點,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發揮。此次黨和國家決定真正地依靠市場,來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是明智之舉。對于我們紡織行業來說,棉花問題就是沒有按照市場經濟運作結下的死結,統購統銷,這其實就是計劃經濟的表現之一。我們希望國家可以減少對行業和企業發展的一些干預,減少行政審批,讓企業自主發展,給企業更多的發展空間。
環保問題也是目前行業比較關注的一點。國家提出要進行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美麗中國,而這也要求紡織行業要力爭做到綠色、無染。運用新技術、節能減排,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現在很多地方的硬性規定。
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會長 李書勤:
期盼破解行業瓶頸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市場要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是對行業最重要的政策訊號。舉例來說,近幾年的棉花政策對河南尤其不利。在河南省紡織工業的基本構成中,紡織業產值占到70%以上,其中紗線的產量占到全國的16%,去年紗線產量480多萬噸,90%以上都是棉紗線。國家采取的棉花收儲政策意在保護棉農的利益,同時棉花進口需要配額,政策的結果是國內外棉花價差5000元/噸,對以棉紡織產業為主的河南紡織工業影響非常大。紡織產業作為河南的一個傳統優勢產業,戰略支撐產業,近幾年發展受到了很大的沖擊。{page_break}
棉花收儲和棉花配額是“計劃經濟”,對棉紡織工業來說是“攔路虎”,國內外棉花價格的巨大差價,造成了國外棉紗大量進口,也就是說限制棉花進口卻不能阻止棉紗大量進口,相反,這個政策反而大大削弱了我國棉紡織工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棉花需求萎縮,同時也壓縮了國產棉紗的市場空間。這次三中全會提出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我認為棉花政策調整應該快了,這對河南紡織工業來說是個好消息。國家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社會就是要“豐衣足食”,“豐衣”就是要紡織工業大發展。中國是紡織大國,棉紡織應該是強國,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應該說中國紡織工業前途無量。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全球面料商務中心首席執行官 王果剛:
期待市場配置資源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順利召開之后,行業和企業多次組織會議精神的學習,我從中受益匪淺。借此機會,想談幾點個人感受。
李克強總理提出,要把政府有形的手砍掉,我覺得這種提法是非常好的?,F在我國政府對于各行各業發展的控制過多,掌握的資源也太多。比如棉花問題,這種非市場化的行為,也許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棉農的利益,但是這損失的是我國紡織行業的利益。當然,并不是說不讓政府來管,但是政府怎樣管,方式還需要探討。作為紡織行業的一員,我們希望市場可以有更多的發言權,讓市場來配置資源。
另一方面,現在包括制造業在內的整個實體經濟的發展實在太困難了。原材料價格過高、稅負過重、水電價格過高、運輸成本驚人,這些因素在一起,成為我國紡織企業的沉重負擔。印度等一些國家的電費比國內便宜好多。所以,我們也是希望國家今后在這方面多為我們紡織行業考慮下,減輕我們的負擔。
一線感受:
山東濟寧如意毛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廠廠長 張慶娟:
改革讓企業更有信心
十八屆三中全會社會各界最關注的一點就是《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到的,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這對企業來說,政府管理范圍的調整會讓企業能更加集中精力專注產品生產。同時,改革也將為我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尤其是政府職能轉變中,與企業關系密切的紡織行業協會也將幫助我們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三中全會中也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對內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等“以開放促改革”的思想,這對我們企業的國內外資源有效整合及海外市場拓展業務有著重要的啟發和指導意義。{page_break}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走訪我們如意紡織的過程中,對如意在科技創新中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對如意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扶持特困企業、積極關愛職工生活和注重和諧勞動關系給予贊揚,最后,叮囑如意要再接再厲,使如意品牌享譽世界!總書記的指示給了我們很大信心,同時在政府的政策引導和行業協會的支持幫助下,依靠企業自身的創新,我們會在新的一年里向著更高的目標繼續努力前行!
聯邦三禾(福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榮銀:
抓住機遇加快轉型升級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等若干要點。
目前,國內外經濟環境壓力較大,整體紡織行業發展比較困難。作為面料企業,企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行業也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十八屆三中全會從政策上明確了經濟發展方向,對于紡織行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如果企業能抓住這次機會很好地轉型升級,占據更多市場,對紡織產品創新也會有一次很大的革新與改變。
未來我們企業會以加入企業集群的方式抱團發展,以促進區域經濟,進而帶動產業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從宏觀角度為行業指明了方向,一些創新型的企業會有更好的發展。三中全會給企業帶來好政策的同時還帶回更多發展機會,這對紡織企業來說也是一次轉變機遇。尤其是在棉花價格問題上,今后國家政策可能會更關注這一問題,可能會對棉花收儲事情有調整,企業期待著有更多有利企業發展的好政策,也會大力配合政府和協會的工作,努力從城鎮化過程中發現新機遇開拓新領域。
上海紡織集團教授級高工 陳邦偉:
未來的日子會更好
作為紡織行業內的一員,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讓我信心滿滿。因為國家現在正在進行一次全面的深入改革,這也就在向我們傳遞著這樣的一種信息,未來的日子會更好。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實現市場對資源的完全配置,政府本身就應該是服務型的政府,所以此次改革也可以說是順應人心的一次選擇。其他如生育政策的放寬、新型工農城鄉一體的提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行業未來的市場潛能。
紡織行業現在發展得很辛苦,國內外經濟環境不好,而且遭受的限制和制約太多。未來紡織行業的發展,需要把科技與時尚相結合。希望行業內的每個企業,每個人,都可以把握好這次國家深度改革的機會,實現更加長遠的發展。即使這次的改革是一個緩慢而又漫長的過程,但是改革的紅利肯定會釋放,因此要有信心等待著美好日子的到來。{page_break}
無錫市天佳紡織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戴小元:
探索綠色發展之路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作為一家印染企業,我們應在環保方面投入更多關注,探索綠色發展之路。企業應從美麗中國的角度考慮產品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印染行業今年經濟形勢不太理想,我們企業也會一直堅持把企業環境保護工作做好,通過努力創新技術,改進節能減排措施,努力樹立企業人員的環保意識,為行業綠色發展鋪墊基礎。
從企業角度出發,我們還要在人才建設方面需要創新管理辦法,尤其是市場勞動力成本一直攀升,企業要想辦法留住行業人才、技術人才,為企業儲備充分的人力資源,也為未來市場競爭提前籌劃人才戰略發展,以備不時之需。
福建嘉達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陳春:
希望棉花問題能有較大改善
看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內容我們感到很振奮。其中有兩點我感受頗深。
一是公報里面提及的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這充分反映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是同等的地位,對于非公有制占絕大多數的紡織民營企業來說,無疑是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二是公報里提出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這一點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過去強調的是在國家宏觀調控下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而此次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像目前極大影響我們紡織企業發展的棉花配額制、棉花收儲制等系列的計劃經濟手段,或許在今后將會有很大的改善,并將能形成一個完善的市場機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