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十二五”中期評估結果即將出臺
2000年以來,棉紡織行業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期,"十一五"期間的棉紡織行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在政府和行業的共同努力下,行業的發展呈波浪式前進,在度過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后,全行業生產、投資、效益向好。第一節棉紡織行業"十一五"期間取得的成就一、需求拉動下的產業經濟發展良好在國內外市場需求的拉動下,產量穩定增長。2010年紗產量2717萬噸,布產量為800億米,比"十五"末分別增長87.38%及70.21%。企業戶數快速增長,各項經濟指標大幅提高。
增強核心競爭力,首先表現在創新能力的提升。《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完善紡織行業科技創新機制加快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和高校為支撐的紡織行業科技創新機制,加強紡織標準體系建設和紡織工業領域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建設,開展基礎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科學研究。
為更好地掌握紡織行業發展和強國建設進程,《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簡稱《規劃》)中期評估工作自今年5月啟動,目前已接近尾聲。在10月31日舉行的常務理事擴大會議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就中期評估情況向與會者征求意見。“十二五”以來紡織行業穩定發展的整體判斷得到與會者認同。
此次中期評估依據《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年~2020年)》,圍繞紡織科技強國、品牌強國、可持續發展強國和人才強國四大戰略目標展開。從目前情況看,“十二五”以來,紡織工業穩定發展,目標完成情況良好;重點任務積極推進,實施成效明顯;重點領域有效突破,工作進展順利;《規劃》制定的七大類政策措施均不同程度推進,產業指導、貿易環境等政策落實取得積極成效。
會議指出,紡織行業“十二五”節能減排指標雖基本完成,但企業減排壓力仍普遍較大。區域結構調整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中西部產值目標完成存在一定壓力。此外,行業標準化工作仍須進一步加強。
討論中,與會者提出,做好“十二五”中期評估,需要對環境變化作出充分客觀的評價和分析;并對原料、財稅、融資政策提出部分調整建議。
中紡聯表示,將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市場秩序和貿易行為,防止過度競爭,正確引導企業扎實練好內功,努力開發新產品、新渠道和新市場,更好地推進紡織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