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到90后 看服裝業伴隨著每一代人的變革
每個時代的人,都會在所出生的年代里受到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在下一個10年中,當這些人擁有了自主意識,他們又會反作用于所身處的時代。
在中國,70后、80后、90后三代人與國內服裝時尚產業之間的關系正是如此。從70年代末改革開放起,每一代人都會和自己所處的時代產生互動。一方面,他們在出生的年代中受到當時時尚的熏陶,并逐步形成自身特有的時尚審美與消費習慣;另一方面,當他們進入青年時期,便開始將自己的意志作用于新的年代,并以此推動中國服裝產業的進步。
今天,當我們走進一家體量足夠大的百貨商場或是購物中心,都會有一個最直觀的感受——服裝品牌所占的比例遠遠大于其他種類的商品。同時,這些琳瑯滿目的服裝商品,風格各異,種類繁多,其分別對應的消費群體也各不相同。既有針對中年人士的成熟服飾,也有契合年輕人審美特點的潮流服裝。
之所以會出現此種情景,與當前服裝商品的主力消費群體的構成有著直接關系。
那么主力消費群體里,都有哪些人呢?答案顯而易見:已經成為社會中堅力量的70后、逐步進入而立之年并具備消費能力的80后、以及普遍有著父母財力支持的90后。
這是在中國社會轉型期內成長起來的三代人,在他們成長期間,物質上日益豐富,因此人們在精神層面的追求也日趨多元。由于國內經濟發展極為快速,國民的消費能力上升,盡管彼此之間的跨度均不超過10年,但是這三代人卻因為所受到的教育以及成長過程中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巨大差異,而在著裝觀念和消費習慣上也有著很大不同。
70后出生的年代,不論從國家層面還是家庭層面,都極力倡導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同時,自小許多事情都聽從父母,因此70后一代人在自主選擇性上要稍微遜色于80后、90后等后輩。70后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親身經歷過全民“灰藍綠”的穿衣時代,因此,到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時候,當70后一代開始成年,他們就成為了改革開放后全民追求各種舶來時尚的主力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親身經歷了數輪時尚風潮后,70后在穿衣著裝上則開始追求舒適與自然,加之從小培養起來的節儉習慣,他們在今天成為了成熟風格服飾的主力消費群,在穿衣選擇上,以舒適與合體為目的。
80后從出生開始,便已經能夠感受到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好處。生活環境的優化使得他們有了更多的經濟基礎去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東西。當他們開始懂事,正逢中國消費市場向國際開放,各路國際知名品牌開始登陸中國。同時,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80后能夠通過網絡,接觸和了解更多的國際時尚風潮,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下,80后更為熱衷于享受國際名牌商品帶來的滿足感。
90后自從出生,生活就與互聯網緊密聯系在了一起。互聯網特有的互動性與自主性,使得90后成為了極度追求個性化的一代人。他們一邊在網絡上發表特立獨行的言論與看法,一邊在實際生活中尋求各種方式來表現自身的不同。這一特點同時也體現在了90后群體對于著裝的追求,他們往往無視那些所謂的國際知名大牌,而是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能夠體現當下最新時尚風格的“潮牌”上,在他們心中,衣服本身的價值幾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穿出屬于自己的個性——如果在大街上發現有人和自己“撞衫”,在他們看來無疑是很失敗的一件事。
所以,70后追求舒適,80后追求名牌,90后追求個性。三代人對于服裝的不同需求,對服裝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中國的服裝產業正是伴隨著這三代人的成長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因此,時至今日,國內服裝產業的發展也呈現出了多元化的趨勢。
每一個服裝品牌都有其自身所對應的消費人群,在商場里,也將不同年齡層定位的品牌集中分布在各個樓層。更有甚者,每一個商場所引進的品牌的整體風格的不同,也會使商場的主力消費群體的年齡分布有所不同。
由此可見,70后、80后和90后這三代人,對于中國服裝生產及消費兩個層面都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并且,這些影響并不會停滯在某一個時間結點上,而是會隨著三代人的繼續成長而不斷變化。試想一下,同樣是針對40歲左右的年齡層所設計的服裝,在今天服裝廠商一定會力求滿足70后人群的需求,但是10年以后,服裝廠商一定會根據80后的穿衣特點和著裝風格進行相應的調整和變革。因此,三代人對于服裝產業變革所產生的影響值得我們關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