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服裝企業沒有高質量的時尚買手
時尚買手是目前服裝企業的緊缺人才,在未來10年內將會是需求量持續增長的行業。但是來自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論壇的信息卻顯示:目前國內企業根本沒有高質量的時尚買手。
時尚買手職業出現已有四五十年歷史。每個季節,在各大秀場都可以看到這樣一群特殊職業者,他們在秀場、在專賣店、在各個展示會上盡情地購物。有關專家介紹稱,作為時尚買手,既要了解所在地區的消費習慣和文化背景,又要準確地估量客戶群,這些都需要瑣碎的前期調查以及專業眼光。而且作出決策需要大量調查和數據,決策后實施購買的過程中,又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比如替面料估值、了解產品的設計理念和設計價值、了解外貿知識等。
據統計,我國目前的服裝企業有近80%都是加工型企業,這些企業都是傳統的做縫紉再售賣的經營理念,根本沒有時尚買手概念,只有面料、配件采購員,稍微先進一點的企業也僅僅多一些負責渠道開拓的銷售員而已。甚至直到目前為止,仍然有不少人認為服裝業就是制造然后出口的產業。但是隨著時尚產業的發展,我國本土品牌的服裝企業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傳統的小作坊階段,由此,具有綜合素質的時尚買手就顯得尤其重要。比如雅戈爾等大型的服裝企業,有負責面料、領帶、皮帶、服裝款式等各個細致分工的買手,他們既負責替企業選擇每季的服裝款式,也替企業選擇每季產品的整體風格。
東華大學紡織經濟研究所教授顧慶良認為,時尚產業其實就是一個買手驅動的產業,買手不僅溝通了時裝生產者與消費者,還可以平衡市場上的供需情況。買手甚至可以整合時尚資源,使商品鏈更有效益。在發達國家,不論是零售企業還是品牌專賣店,都由買手決定每一季服裝的風格、上市的時間,甚至連每個式樣服裝尺碼的數量搭配都大有講究。買手既要有時尚感覺,還要有財務知識、談判技巧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曾經有國內零售企業的買手,由于只了解時尚,而毫無財務、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導致在國外購買時尚產品時,因為缺乏匯率知識而損失400多萬元人民幣。
有關統計數據表明,國內目前有專業買手的服裝企業不足10%,而目前在崗位上的時尚買手大多數是由設計師、設計總監等轉型而來。但是根據美國一所時裝設計學院的統計,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的買手要初步達到買手的基本要求,至少要花費5年的實踐時間。國外時尚買手大多數是時尚貿易類專業培養出來的,甚至在紐約時裝設計學院等知名的時尚人才培養院校,還有專門的買手專業方向。顧慶良教授稱,國內的服裝學院等都可以開設這一類專業,不過重要的是要在培養過程中,吸引業界專家加入培養買手隊伍的行列,這樣才可能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買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