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藝術演繹轉戰商場
隨著更多國內零售品牌的崛起,更加符合中國人文化基因的各類藝術形態也必將在購物中心占領更大舞臺。同時,藝術與購物中心跨界O2O將廣泛開展,未來隨著商業地產產品線在不同城市的復制以及連鎖品牌的迅速下沉,更多藝術演出和展示也將落地二三線城市。
有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國內藝術演出觀眾人次及演出收入呈現增長趨勢,觀眾人次年均增幅為6.9%,演出收入年均增幅更達到14.0%。然而,當前國內的文化產業消費與國際水平相比,依然有較大差距。目前,中國文化產業占GDP比重僅為3.1%,遠低于美國、英國的23%和17%。
不少從事藝術演出事業的人士反映,苦練基本功十幾年,但如今鮮有上舞臺的機會,好不容易排了場演出,也沒有太多人愿意花錢來看,更多的是內部贈票。上海歌舞團首席舞蹈演員朱潔靜就一度淚灑“舞林大會”賽場表示,很多人愿意花上百元購物,卻不愿意花幾十元來看場舞劇。
不過這樣的格局卻給了購物中心一個商機。
數據顯示,購物中心的建設速度遠遠超過公立文化設施的建設速度。在需求持續快速增長下,公立文化設施面臨供不應求。隨著演出團體更加多變、短小、輕靈,也為藝術演出進入購物中心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購物中心正逐步成為藝術演出及展示的新承載平臺。
目前,一線城市中藝術主題業態在購物中心占比已上升到2.6%,成為購物中心吸引客流的特色之一。雖然絕對占比低,但是相對增速迅猛,正處于快速發展期。
如今走在各大購物中心,不時地會看到畫展、卡通文化主題展甚至一些小劇場演出,大悅城、環球港、K11等都是將藝術展示融合到商場的典型。
記者采訪獲悉,購物中心藝術形態主要有七類,其中長駐藝術形態有藝術裝飾和藝術空間,可以延續3~4個月甚至長期存在,位置可放在室內外或獨立空間,主要分類涉及雕塑、畫、藝術家作品、劇院、美術館等,多為收費項目;短期藝術形態有靜態展、小型沙龍、演出、藝術集市和快閃活動,類型豐富,通常布局公共空間,展演時長較短,從10分鐘到1個多月不等,形式更替頻繁,具體表現形式包括文化主題集市、文藝宣傳推廣、戲劇、快閃音樂會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