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大引強 安徽蚌埠紡織新出路
安徽蚌埠紡織產業曾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盛極一時,據資料記載,1985年工業總產值曾居全省“老八市”之首的蚌埠,三分之一以上的功勞全部來自紡織業。而如今卻時過境遷,蚌埠紡織業已經風光不再。近年來,紡織產業目前的工業份額已經不到全市總量的百分之五。
傳統的蚌埠紡織業從曾經的支柱型產業到現在的產業發展勢態低迷、產業項目邊緣化是時代發展優勝劣汰的結果,也是企業自身觀念滯后、產業結構調整不及時的犧牲品。
安徽省紡織工業設計院在深入調研了蚌埠紡織工業后這樣評價:與周邊地市相比,蚌埠近幾年紡織工業的發展相對滯后,以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為主要特征的核心競爭力并不強,產業集群化程度也不高。
近年來,華夏大地掀起了一波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的高潮,新興產業是時代應運而生的寵兒,那么傳統紡織產業又將何去何從?難道就這樣放任,讓其變成“扶不起的阿斗”?
五河打造“皖北輕紡城”的野心為蚌埠的紡織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指明了一條出路。
擁有雄厚實力和亮麗標簽的“中國500強企業”、“毛紡產量世界第一”、“棉紡產量世界第二”的華芳集團落戶五河,給蚌埠重振紡織工業帶來了信心和發展的勇氣和力量。
在五河,華芳從項目洽談到開工僅用兩個月,動工建設只百天:33600平方米的1號車間、2幢共12000平方米的成品庫、4200平方米的宿舍樓、16000平方米的原棉堆場等同步完成大半;8萬2千錠的意大利進口設備,配額招工350人、到崗培訓等工作一氣呵成。
現在,“華芳”已經成為蚌埠紡織行業的一個特別符號,“華芳故事”也成為了五河縣政府迅速反應、果斷出擊的一段佳話。
目前五河城南工業園內已經“吸納”了包括華芳、華運、環球、新和、倪家巷、利達針織、布雷斯頓服飾等紡織服裝類項目37個,其中,10萬錠以上的項目4個,30萬錠的倪家巷項目、10萬錠的宏大方圓項目、500噸包芯紗和2萬打襪子的遠東愛爾項目待建。項目全部建成后,可望形成110萬紗錠和1000余噸包芯紗、5萬打襪子的總規模,年產值預計達百億元。
正在北京出席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蚌埠市委書記陳啟濤說,蚌埠五河縣紡織工業的崛起除了已經見識到紡織企業快速積聚、發展向好的勢頭,更重要的一點,是像華芳一類的大公司、大集團背后的“向心力”效應以及先進裝備、精湛工藝和廣闊市場的支撐。
通過招大引強,借助外力是蚌埠紡織業實現經濟“撐桿跳”更有效的途徑,這一蚌埠幾十年的傳統工業有望崛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