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棉上漲理由比鄭棉更充分
本年度以來,我國共進口印度棉81萬噸,占總進口量的40%,較去年同期擴大三個百分點。進口印度棉的紡織企業表示,已簽約的棉花大部分已經運送至國內,剩余的數量比較少。據悉,目前印度棉登記出口數量約170萬噸,裝運量超過了140萬噸,實際裝運量約占總量的85%。
我們認為,印度禁令將減少市場30萬噸的市場供應量,但不會引發美國農業部調整全球貿易量。考慮到部分采購印度棉的紡織廠可能將訂單轉向南半球(澳大利亞巴西),而美國的棉花預售也已完成,沒有更多的潛在簽約資源,美國ICE市場棉花期貨的上漲比中國棉價上漲更有理由。我們預計美棉將沖擊95美分以上區間,維持85美分至102美分的寬幅震蕩格局。
從全球和中國供需數據來看,全球消費量預估僅為958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43.5萬噸。至2012年第一季度,我國棉花消費始終未擺脫低迷之勢,大中小型紡織企業都承受了不同程度的壓力,中小規模紡織企業生存狀況堪憂。產量增加而消費低迷的結果是庫存增長,預計2011/2012年度,全國棉花期末庫存將達到393.1萬噸,庫存消費比為40.95%,遠高于去年12月預估值34.5%,為近三年的高點。
從我國棉花的產銷數據來看似乎并不能自給自足,但國內棉花供給并不僅限于自產棉花,每年中國都會從以美國為首的產棉國進口大量棉花。美國棉花出口銷售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顯著放大,銷售增長幾乎都來自對中國的出口,中國的大量買入似乎并非市場需求驅使,而是為增加國儲庫存而進行的政府性購買。
據美國農業部預估,中國2011/2012年度棉花進口量預計將同比增加41.9%至370.1萬噸,達到歷史高位。
我們在印度禁令出臺前對紡織企業的草根調研顯示:1配額價格走高,但外棉替代性仍強;2紗價已跌至年初漲價前,部分企業可能進一步調低售價;3市場棉花總資源量充裕,4月份以前不缺;4由于混紡也與純棉價格同步下滑,大紡織廠測算國內消費量將顯著低于美國農業部預估的930萬噸;5多數企業預計棉價漲幅低于持有成本,不打算擴大采購。
綜合來看,通過對市場商業庫存總量的預估,產業界普遍認為收儲結束后市場有一波下跌風險。因此,我們預計鄭棉短線仍有沖高機會,但中期上漲動力不足將壓制棉價的反彈幅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