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遏制巨額增量資金的宣泄?
跟隨美聯儲的加息,央行將逆回購的利率再次上調10個BP,同時,央行開展了SLF和MLF的操作,大致都上調了10個BP。央行此次上調貨幣市場利率的時機選擇非常好,盡管美聯儲加息后央行未必需要馬上跟進,但此次央行的積極跟進,可以抵消市場對貨幣收緊政策的猜疑,畢竟維持人民幣幣值穩定也是央行的一大任務。
不過,央行上調利率的主要用意是為了進一步推動金融去杠桿。目前市場利率已經遠高于央行的短期政策利率,存在商業金融機構的套利空間。自去年4季度開始,央行通過拉長久期的方式來抬升銀行負債成本,以壓縮同業套利的空間。管理層需要達到的目標很多,如既要讓經濟脫虛向實,又有維持幣值穩定,還要抑制通脹和資產泡沫,但僅僅通過貨幣市場來上調利率,能實現那么多的目標嗎?顯然是做不到的。
通過觀察2016年中國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就會發現要控制熱錢規模何等之難:2015年末,中國外匯占款余額為24.87萬億元,至2016年末只有21.94萬億元,一年內減少近3萬億,但2016年的M2增速依然維持是11.3%,即如果外匯占款不減少,則去年的M2應該達到13.4%。盡管從表面看,商業銀行的新增信貸為12.65萬億,但通過購買財政部和地方政府債券大約6萬億,通過同業義務增加資產近7萬億,使得2016年的商業銀行國內資產增加了25萬億,故投放給市場的資金總量超乎想象。如此大的資金投放,加上原本已經是巨無霸的社會資金,成為國內持續資產荒的重要原因。
由于存量資金大部分都已經配置在資產上了,由此形成了資產泡沫,而當前政策的底牌又是穩增長和防風險,即政策的底線是不去刺破泡沫,而只是抑制泡沫,這就到了泡沫不斷疊加。從過去近20年的房價走勢看,每逢房地產政策收緊,房價漲幅趨緩或微跌時,都是買入的好時機,且幾乎每隔三年就是一個買房的好時機,如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和2015年。這就使得每年居民部門新增的資金大部分會去配置房地產,房地產作為居民家庭最大比例的配置資產,延續了那么多年只漲不跌的神話,且本身又存在剛需和改善型需求。
相比之下,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配置需求相對弱些,因為預期收益率是不變的,這些年來回報率不斷下降,也導致了銀行和信托理財產品規模增速的下降。資產配置需求最弱的還是二級市場的權益類產品(遠不如PE、VC等的投資回報率高),在過去27年中,累計漲幅都遠低于樓市和債市,這兩年來表現更差。
正是因為樓市長期演繹著財富效應,使得今年居民家庭的增量資金依然會青睞樓市。為了抑制這些增量資金對樓市的宣泄,這兩天北京、廣州等地又出臺了更嚴厲的限購增速,這說明,即便沒有房產稅,抑制房價上漲的政策手段還是有的,只是再嚴厲的政策還得有度,即不要刺破泡沫——這一底牌卻成為熱錢始終不愿離開樓市的最大因素。
除了樓市存在泡沫,其他市場也或多或少地存在泡沫,之所以那么多所謂的理財產品能夠獲得較高的預期回報率,是因為其收益都是建立了泡沫不破的基礎上,一旦泡沫破滅,所謂合理估值的假設就不復存在,有多少產品的價格還能保持堅挺呢?所以,對各類資產以及匯率等管制強化已經成為迫不得已的選擇,但卻不能成為永久的選擇。不過,底牌既然已經看見了,而且不會突然抽走,那么,2017年的各大類資產的投資風險應該都不大:跌多了,政策會放松,反彈可期;漲多了,政策會收緊,要注意回落風險。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