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從治標轉向標本兼治
如果說通過直接購買股票向二級市場提供流動性是治理股市異常波動的“標”,那么包括近期監管層清查媒體、金融機構、監管機構違規行為,以及清理場外配資、鼓勵上市公司分紅回購、推進并購重組等措施就是治理股市異常波動的“本”。
結合近期監管層的態度與舉措,救市已經從治標到了標本兼治的新階段。現在市場并不缺錢,缺的是信心。而近期監管層工作重心從托指數到完善證券市場基本制度的轉變可能成為重振投資者信心的起點。
從近期監管層表態和行動觀察,救市正從“治標”轉向“標本兼治”階段,股市開始從流動性修復進入信心修復階段,同時結合穩增長發酵的背景,中級反彈邏輯正在醞釀,有望在9.11~12.12啟動。
9月6日,證監會負責人連夜表態:證監會正在把穩定市場、修復市場和建設市場有機結合起來;指數熔斷機制方案在研究制定之中;同時證金公司仍將繼續以多種形式發揮維穩作用。
9月5日,周小川行長在G20會議上提及,人民幣匯率已經趨于穩定,A股市場調整已大致到位,金融市場可望更為穩定,各項改革計劃正在有序推進。
8月31日,證監會、財政部、國資委、銀監會等四部委聯合發文,大力推進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等措施,旨在完善投資回報機制,提升資本市場效率和活力。
前期政策層意圖托指數、限制空單階段,市場缺乏展開持續穩健反彈的基礎:一是股災發生的根源——證券市場基本制度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二是股災導致投資者對改革轉型預期回落,市場處于真空期,缺乏明確投資主線;三是估值自然修復尚未完成,A股仍不便宜。
救市從治“標”到“標本兼治”,有望解決上面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從730政治局會議到828國務院專題會,穩增長邏輯在逐漸證真,穩增長有潛力成為下階段市場投資主線,這就解決了上面的第二個問題;如果穩增長效果最終顯現,企業盈利改善,那么估值看上去就會相對便宜,這就解決了上面第三個問題。
解決了上面三個問題,在流動性環境相對充裕、國際金融局勢穩定的前提下,市場就有了反轉的初步基礎。反轉的時點和高度還要看市場走出“政策溫室”和證券市場基本制度完善的節奏,以及穩增長具體方向、規模和效果。
我們在8月上旬指出,“市場仍需反復震蕩筑底,并且指出中級反彈有賴于1-3個月的觀察期,短期(1個月),堅持‘坐小’,強調謹慎基調;若1-3個月觀察期證真后,市場有望迎來中級反彈,亦即‘望大’”。
基于以上判斷,我們重申“坐小望大”思路,坐小階段(中級反彈啟動前),在市場企穩的前提下,積極參與主題性投資,把握主題性機會,當然要做好倉位控制,擇時重于擇股,在望大階段(中級反彈證真后),布局穩增長、超跌以及有催化的版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