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改革是關鍵驅動因素 概念擴容
從最近兩年A股的表現來看,股市對政策的依賴度有增無減。尤其是2014年11月下旬以來的這波行情,因有大量資金通過加杠桿方式入場,從而帶有強烈的投機成分。
一些業內人士也表示,由于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短期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預期難有大幅提升。而在基本面未獲明顯改善的背景下,一旦投資者形成“落袋為安”的共同心理,市場極有可能發生逆轉。
在股指快速拉升的同時,市場熱點的頻繁切換,也讓2014年的中國股民難免“滿倉踏空”的尷尬。A股能真正顯現財富效應,成為他們對新一年市場的共同期待。
而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2015年的A股能否成就一輪“有質量的牛市”,改革紅利的持續釋放仍是最關鍵的驅動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稱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2014年,相繼出臺的財稅體制、戶籍制度、司法體制、土地流轉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將在2015年獲得進一步貫徹落實。與此同時,更多領域的深化改革舉措也有望在新一年陸續亮相,這將帶來A股“改革受益”概念的不斷擴容。
其中,國企改革“破題”被認為有可能是最大的投資機會所在。周寧表示,通過改革盤活超過50萬億元的國企存量資產,增加國企經營效益對政府收入的貢獻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在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機遇的同時,資本市場自身的改革也被認為是影響A股運行方向和質量的重要因素。一些業界專家呼吁,將“進一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至30%”納入“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從頂層設計入手為股市和債市發展營造更良好的環境,令其更好發揮助推經濟轉型的作用。
而在建立市場化調節手段,改變供求失衡現狀方面,新股發行注冊制被寄予厚望。
華鑫證券投資總監仇彥英表示,2014年末的劇烈震蕩顯示,股市供求矛盾或正在加劇。管理層應通過合理調節供求關系,避免過熱或過冷情況頻繁出現損害股市生態。
但他同時表示,平衡供求關系不能依靠簡單粗暴地增加股市發行和融資,而應充分利用當下的市場繁榮推進注冊制改革,推動優質的和真正有融資需求的企業進入市場。同時在供給端加快養老金等大資金入市,通過改善投資者結構穩定市場。
與宏觀經濟相似,資本市場同樣需要一輪“全面深化改革”。人們期待著:在新的一年里,中國股市能真正承擔起“國民經濟晴雨表”的職能,成為承載國民財富夢想的平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