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官員:發展混合所有制不是將國企都改制上市
回顧我們黨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問題上的重要思想和多次論述,至少可以看出三點:第一,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黨對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認識不斷深化;第二,把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大舉措,是黨中央的一項重大決策和部署;第三,中央關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主要精神和內容是一脈相承的,并在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實踐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
從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混合經濟的思想,到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正式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再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已經有二十多個年頭了。因此,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老話題了。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熱門話題。為何老話題成了新熱點?分析其原因,應該說,這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背景和時機有關,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豐富和發展有關。
一是與近年來國內居高不下的“國進民退”爭論有關。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國內經濟趕上了一個景氣期,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都得到快速發展,生產能力快速提升。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使國際國內市場發生劇變,供需矛盾加劇,多年兩位數的出口增長不見了,已經形成的生產能力面臨市場收縮的巨大壓力,應對金融危機投入的巨額資金加劇了產能過剩的矛盾,進一步加劇了市場供需矛盾,在這個大背景下,國內出現了“國進民退”的爭論,即國有經濟在一些行業和領域不斷擴展擠壓了民營經濟的發展空間。這場爭論引起多方參與并持續不斷。在這個時候,再次強調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使社會看到了“淡化所有制,強化混合制;淡化國有企業,強化國有資本”的改革取向,使社會看到了平息“國進民退”爭論的希望。
二是與尋找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突破口有關。產權制度改革被普遍認為是搞好國有企業的關鍵和前提。實踐證明,國有企業只有積極推進產權制度改革,才有可能真正健全公司治理結構,才有可能真正轉換經營機制,才有可能更好地成為市場競爭主體和獨立法人。黨的十六大以來,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取得積極進展,相當一部分中央企業實現了主營業務資產的整體上市,這也是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重要實現形式。但社會上總有國有企業改革進展不大甚至停滯的感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一些人覺得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步伐邁得不夠大。目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國有企業改革也已進入深水區,如何實現國有企業改革的新突破,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發展混合所有制其實質就是深化產權制度改革,被普遍視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突破口和加速器,通過不同所有制資本的混合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取得新突破,也就被人們普遍寄予了厚望。
三是與中央關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理論創新有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出了一些新的重要論斷。對國有經濟而言,提出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所有者利益共同體。發展混合所有制提法上的這些突破有利于調動國有企業員工特別是經營者發展混合所有制的積極性。對民營經濟而言,提出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國有資本投資項目,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而以往強調的都是公有資本與非公有資本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這次全會強調非公有資本也可以控股,這使民營經濟看到了更多商機,看到了更多的發展希望和機會,因而,受到民營企業的歡迎和重視。
四是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和意志有關。以往一些重大改革由于改革措施不配套或既得利益阻力大等原因,往往難以深入下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央專門成立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主要領導擔任改革小組負責人,并成立了若干專門小組,中央有關部門、各地區都成立了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國有企業也普遍成立了由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的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這表明深化改革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和必然行動。作為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重點,發展混合所有制必然是國務院國資委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研究的重點和繞不過去的一項重大改革,這也使人們看到了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決心和信心。
五是與培育我國經濟發展新優勢有關。經過多年發展和形勢變化,支撐我國經濟多年持續快速發展的優勢或者說“紅利”已經發生重要變化或逐步消失,經濟發展下行面臨著重大壓力,如何培育我國競爭新優勢、形成新紅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是需要著力解決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的制度“紅利”,已成為普遍認識和愿望。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可以把國有企業的規模優勢和人才優勢等與民營企業的體制優勢和機制優勢等,通過資本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在此基礎上形成我國企業新的競爭優勢,形成中國經濟新的競爭力。因而,也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和歡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