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絨業經營重心向下游轉移 產業鏈優勢初顯
中銀絨業(000982,股吧)實施配股,以股權登記日2012年8月27日收市后總股本55600萬股為基數,每10股配售3股,可配售股份總額為16680萬股,預計募集資金金額不超過6.5億元,目前正處于繳款期。配股募集資金用于公司“多組份特種纖維高檔紡織品紡紗技術改造項目”及償還銀行短期借款,這不僅有助于上市公司進一步完善產業鏈,還能優化公司財務結構,為中銀絨業提升業績打下了良好基礎。
獨具全產業鏈優勢
據中銀絨業董事長馬生國介紹,中銀絨業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羊絨原料收購企業,2011年完成定向增發后,公司在原絨市場的占有率進一步提升到50%-60%,間接控制全球40%的原料,在國際市場擁有一定的話語權。目前,中銀絨業已經達到年收儲羊絨原料5000噸,年產水洗絨3500噸、分梳無毛絨1100噸、羊絨條300噸、粗紡羊絨紗1420噸、精紡羊絨紗線260噸、羊絨衫150萬件的生產能力,是羊絨生產制造加工行業的龍頭企業。
資料顯示,羊絨紡織及制品加工業主要生產流程包括:首先,山羊原絨經過分選、水洗等工序后生產成為水洗絨;其次,水洗絨經過復選、分梳等加工處理后,生產成為無毛絨;第三,無毛絨用于生產粗紡羊絨紗線,粗紡羊絨紗線可進一步用于羊絨衫等羊絨制品的生產;第四,長度和細度等級較高的無毛絨可加工成為絨條,并進一步制成精紡紗線和羊絨面料,用于高檔羊絨制品的生產。
馬生國表示,中銀絨業專注于羊絨紡織及制品的生產銷售,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涵蓋羊絨原料收購、生產加工、終端銷售等行業上下游的上市公司,是國家質檢總局核準的國家級出口工業產品一類企業。公司充分利用全產業鏈經營的產品結構優勢,可以享有產業鏈不同環節的附加值,能夠比單一產品生產商更好的控制和降低成本。同時,公司能更好地根據市場需求調整不同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比重構成,快速適應市場變化,實現利潤最大化。
經營重心向下游轉移
在分析羊絨行業發展趨勢時,馬生國表示,隨著我國羊絨行業逐漸步入成熟期,以原料出口和代加工這種“依靠規模增長但缺少產品附加值的增長模式”已經受到資源有限性的制約。國內羊絨企業不再滿足于原料出口和為國外品牌代加工,開始逐步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開發擁有自主品牌的羊絨制品,向產業鏈下游延伸。
據馬生國介紹,近年來,中銀絨業逐步調整經營重心,加強了下游產品的開拓力度。將產品結構重心,從附加值較低的無毛絨及絨條,逐步向附加值更高的紗線和服裝等下游深加工羊絨制品轉移。2009年,中銀絨業“年產100萬件羊絨衫技術改造項目”完成達產,公司羊絨衫產能達150萬件;2010年,公司成立深圳分公司,負責羊絨紗線的銷售業務,借助原料及品牌優勢,該項業務增長顯著。2011年,中銀絨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大幅度增長,其中紗線和服裝銷量占比較大,產品結構升級的效果已逐步體現。
馬生國表示,中銀絨業目前擁有自主品牌“菲洛索菲”(Philosofie),以及收購的境外知名品牌“Todd & Duncan”及“Brown Allan”。其中,菲洛索菲”(Philosofie)已作為內銷羊絨制品品牌于2007年開始運作,并成為內銷網絡建設的重要部分。“Todd & Duncan”是子公司鄧肯有限公司長期經營的紗線品牌。定位于高端羊絨制品品牌的“Brown Allan”尚未開始推廣。下一步,中銀絨業將進一步推進產品結構的調整優化升級,提高粗紡紗線的產能,掌握精紡及精紡混紡紗線的生產能力,進一步拓寬紗線銷售市場。同時,拓展羊絨服飾及制品的境外銷售渠道,并加強羊絨衫及制品的內銷網絡建設,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自有品牌的銷售比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