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輸入型通貨膨脹 人民幣升值或成抓手
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2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156,連續第三個交易日改寫新高紀錄。業內人士表示,這主要是因為美元貶值太快,實際上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3月較2月有所下降。當前,人民幣對美元快速升值有較大積極意義,全球大宗商品多以美元計價,升值有利于緩解輸入型通脹壓力。
近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步伐明顯加快。截止4月2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經連續突破6.54、6.53、6.52關口。
民生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表示,這并不意外,因為美元貶值太快,歐元區通脹壓力高企,4月已加息,后市不排除再次加息,但美國現在還看不出任何加息的理由,在此情況下,美元持續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對美元匯率沖破多重關口,不過分析人士表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3月較2月有所下降,人民幣實際升值幅度極其有限。就全年來看,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預計全年升值幅度在8%左右。
面對CPI持續高企,匯率已被監管層納入到抑通脹的調控手段中。
近日,央行副行長胡曉煉撰文指出,要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匯率彈性,減緩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事實上,2010年7月26日,胡曉煉在央行網站發表的《匯率體制改革與貨幣政策有效性》一文中,就已明確提出,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有助于抑制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前期公開市場操作增量過快、準備金率達到歷史高位、短期內持續加息的動力不足等多重背景之下,匯率手段或是貨幣政策工具中風險相對較小的選項之一。
中國社科院近日發布的2011年《經濟藍皮書春季號》推斷,2011年,我國通脹壓力有可能繼續增強,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以抑制通貨膨脹,全年CPI有可能超過4%的預期目標。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進口增速,特別是資源品增速比較快,推高了進口品的價格,使整體的貿易在一季度出現了小幅的逆差。這是特別具有輸入型逆差、輸入型通脹因素的表現。而且,以當前中國工業規模來看,資源品的進口可能還會維持相當的時間。
業內專家分析,下階段,輸入型通脹將取代租金、勞動力、短距運輸鮮活食品等非國際貿易品通脹,成為通貨膨脹演變的關鍵。對此,人民幣升值是直接有效的對沖措施。特別是產品在國門之外漲價,我國的貨幣、財政政策較難施加有效影響,這時唯有以加快升值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產品的人民幣價格。另外,人民幣升值可以減輕央行收購外匯儲備壓力,減少外匯占款對于基礎貨幣投放的影響,緩解流動性過剩,最終可達到抑制物價上漲的目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