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上市券商擬定增超千億 密集“補血”投向何處?誰買單?
連日來,上市券商密集發布定增方案,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
9月29日,天風證券(601162.SH)公告信息顯示,董事會審議通過《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公司擬以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向不超過35名投資者募集資金合計不超過128億元,募集資金擬用于發展投資與交易業務、擴大信用業務規模、增加子公司投入、償還債務和補充營運資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天風證券剛剛完成了一次配股,募集資金53.5億元(含發行費用),創2016年來A股上市公司通過配股募資新高。本次定增預案,距離上次配資再融資完成,剛好半年時間。
這并非個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已有11家A股券商發布募資方案,其中6家上市券商的定增已經完成,合計募集資金612.05億元,另有5家上市券商定增尚在推行中,預計募資總額約468.56億元。11家上市券商合計(擬)募資額約1080.61億元。
“整體政策對券商再融資是鼓勵的,大券商策略對券商的業務定位和資本運作策略都有較好的引導作用。同時,大券商策略對各大券商也是風險,有可能在政策面推動行業間并購整合的發生,加速優勝劣汰,也間接迫使券商加大融資,加快發展。”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天風證券拋百億定增方案
具體來看,天風證券定增方案中,不超過128億元的募集資金將被投向于5個項目,其中擬投資的金額最高項目是信用業務,擬投入不超過49億元。
作為資本消耗性業務,信用業務需占用大量的流動性,同時也是在目前行業傭金率普遍下調的大背景下,各大券商競相搶占的市場。
在天風證券看來,通過本次發行募集資金對信用業務的投入,公司可以擴大以融資融券業務為代表的信用業務規模,更好地滿足各項風控指標要求,不僅可以保障信用業務的自身增長,還可以有效提升公司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全體提升綜合競爭力。
在公開方案中,天風證券并沒有具體披露定增發行對象,但在其預案中定增對象包含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這或意味著,除了補充資本金外,此次定增或也將進一步推動公司混改,引入國際戰略投資者。
對此,天風證券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希望通過此次非公開發行,與內資、外資,大型國有和民營企業等各類投資者,特別是國際知名機構建立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通過進一步優化股東結構提升公司發展天際線。”
這只是A股市場上市券商密集補血潮的一角。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在寬松的利率環境與資本市場再融資松綁等多重利好之下,多家券商都通過發行債券、定增、配股等方式補充資金,積極擴表。
債券融資方面,Wind數據顯示,年初至今,截至2020年9月30日,券商累計通過發行信用債融資1.65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73.72%,發行債券類型包括ABS、短融、可轉債、公司債等。
而在直接融資方面,上市券商的熱情也空前高漲。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已經有海通證券、國信證券等6家上市券商完成定增,累計募集資金高達612億元。其中融資金額最高的為海通證券。
今年8月,海通證券200億定增落定,其以12.80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15.625億股,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凈額為198.49億元,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資本金。
具體來看,半數資金(不超過100億元,占50%)用于擴大FICC(固定收益、外匯及大宗商品)投資規模,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不超過60億資金(占30%)用于發展資本中介業務,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投行業務和信息系統建設投入分別占10%和7.5%。
與此同時,中信建投、浙商證券以及天風證券等5家券商也披露了定增方案,其中募資金額最高的是中信建投,擬募資不超過130億元,募集資金主要用于發展資本中介業務不超過55億元,發展投資交易業務不超過45億元,信息系統建設不超過10億元,增資子公司不超過15億元,其他運營資金安排不超過5億元。
此外,配股也是諸多上市券商樂意采用的融資方式,今年已有5家券商完成配股,募資合計318億元,包括招商證券127.04億元、山西證券38.05億元、東吳證券59.88億元、天風證券53.49億元和國海證券39.94億元。此外,紅塔證券配股擬募資不超過80億元,華安證券配股擬募資40億元的方案則正在推進當中。
或“擠占”實體經濟融資資源?
對于今年上市券商密集開展股權融資的原因,何南野指出,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資本市場穩健向好,券商股價和估值經常性異動,為券商再融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二是為了有效應對注冊制下的業務發展需求,尤其是科創板跟投需要。三是應對行業競爭和防范風險的需要。注冊制之下,頭部效應越發明顯,夯實資本實力成為應對競爭重要一環。”
在何南野看來,經歷過2018年的股票質押風險,很多券商都意識到補充資本金,提升風險應對能力的需要。因此,都紛紛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加大融資步伐。
事實上,從前述募集資金投向上看,也不難發現上市券商對補充資本金、緩解流動性壓力,擴大業務規模布局的迫切需求,補充流動資金,向子公司增資,擴大信用、自營、投行等各項業務等是大部分券商的主要需求。
具體來看,天風證券、海通證券、浙商證券、國信證券、西部證券、中原證券等六家券商的定增資金主要流向10個項目類型。其中,發展投資與交易業務、投資中介業務、補充運營資金均有5家券商參與,共流入資金分別為184億、174億、15.5億;方案包含償還債務、增加子公司投入、信息系統建設投入的券商均為4家,投入資金分別為80億、58億、23億。
此外,也有部分券商融資是出于引進投資者,增強戰略協同性等方面的要求。如海通證券的兩百億定增中,便引入了國際知名投行機構UBS AG和JPMorgan Chase Bank。
中原證券36.45億元定增對象中,既有同行業頭部券商,亦有大型私募機構等。其中,高毅資產出資5.5億元認購1.17億股、占募資總額的15.1%,為本次定增第一大投資者。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以及國信證券等五家頭部券商合計出資金額11.95億元,占此次定增募資總額的32.8%。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各大券商密集、快節奏融資,有市場人士質疑,這一變化趨勢或擠占實體企業融資資源。不過在行業人士看來,券商融資對于實體產業影響有限,反而可以借此機會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何南野也指出:“直接感官上看,是資源的擠占,尤其是很多券商再融資的規模都非常大,吸血效應都比較明顯。但從實際上看,這種擠出效應是比較弱的,因為券商是服務直接融資市場的重要載體,融資的很多錢最后都是服務于實體經濟。”
“比方通過科創板跟投、通過股票質押的業務又流入到實體企業里面去,所以綜合來看,券商融資對實體經濟還是有較好的促進作用的,通過集合資金并發揮專業中介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促進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讓好企業能獲得更多的市場資金,從而加速發展步伐。”何南野進一步補充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