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橫貫半年的估值與價值“拼殺”:醫藥啟動牛市信風,還是牛市成就醫藥行情?
醫藥主題累計上漲32.47%,英科醫療、碩士生物、未名醫藥等多家上市公司漲幅超過250%……
四連陽之后,滬指重返三千點,截至7月3日晚間收盤,上證綜指站穩3100點,其中,醫藥股一騎絕塵。
把統計周期延長,翻看2020年半年度行情榜單,醫藥股“傲立”整個A股市場。
“醫藥估值太高了”“價格不美麗”……
近日,多名投資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抱怨道。
恰逢中報披露窗口期來臨,“業績兌現”“確定性強”“機構抱團”等推薦理由層出不窮。
醫藥股將交出一份怎樣的成績單呢?
榜單出爐:英科醫療居首、碩世生物緊隨
2020年,全球市場遭遇新冠疫情,醫藥板塊成為市場資金的“避風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整理發現,2020年至今,漲幅排名前二十的個股當中,醫藥股占據了9席,剔除掉今年上市的新股,前二十大牛股中,醫藥生物行業仍占據七席,其中冠、亞軍均被生物醫藥企業占領。
剔除新股后的316家醫藥股中,今年以來漲幅超過100%的企業高達39家,漲幅超過50%的企業則高達103家。
“醫藥股今年上漲主要是受到疫情催化。今年疫情確實(影響)比較大,對醫藥的需求也比較高,所以今天醫藥股普遍也漲得比較好。另外,我一直看好醫藥也是由于醫藥本身就是消費類的板塊,消費屬于長期業績增長比較穩定、長期機會比較大的一個行業?!鼻昂i_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受訪指出。
具體來看,出現較大漲幅的醫藥公司均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受益股”,主要依靠口罩、醫療防護用品、核酸檢測等產品實現業績“逆襲”。
漲幅最高的莫過于英科醫療,2020年以來,英科醫療累計上漲709.17%。
截至7月3日晚收盤,英科醫療股價已達到134元/股,市盈率高達107.8倍。
公開資料顯示,英科醫療主營業務涵蓋醫療防護、康復護理、保健理療、檢查耗材四大板塊。主要產品包括一次性手套、輪椅、冷熱敷、電極片等多種類型的產品,其中以一次性手套為主的醫療防護類產品2019年銷售占比84.95%,公司主要產品以出口為主,2019年出口占比94.55%。
公司表示,今年新冠病毒疫情的暴發和在世界范圍內的蔓延發酵,使得全球對一次性防護手套等醫療防護用品需求大幅增加,供需關系的失衡,推高了一次性防護手套產品的售價,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了積極影響。
英科醫療今年一季度的財務報告顯示,當期公司實現營收7.73億元,同比增長56.46%,實現歸母凈利潤1.29億元,同比增長281.72%。
漲幅緊隨其后的碩世生物2020年以來累計上漲404.37%,公司主要從事體外診斷試劑、配套檢測儀器等體外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6月中旬,碩世生物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已獲得美國FDA簽發的緊急使用授權。
今年一季度,碩世生物實現營業收入2億元,同比增長276.2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4億元,同比增長670.91%,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銷量增加所致。同時公司預測2020年上半年將實現高增長。
“醫藥股股價走高的核心邏輯就是業績好,目前整個消費板塊都走得很高。相對于其他板塊估值是很高,但是強者恒強,我們預測不可以一直這樣走下去,中間肯定會有回調買入機會?!敝心贤顿Y基金經理譚長貴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真的有業績支撐嗎?
無論是在市場火熱時,還是平淡期,醫藥股向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往年大健康板塊涌現的牛股,并不在少數。
2010年暴漲百余倍的紫鑫藥業、2014年大受追捧的金達威、2019年爆火的興齊眼藥等,是醫藥股在不同時間的特殊注腳。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研究數據發現,與十年前僅百余家企業上市,國企居多,以化藥、中藥為主的格局不同,目前A股醫藥板塊已日趨多元化,創新藥、醫療器械、生物制品等產業不斷崛起,截至目前,生物醫藥行業已有上市公司335家。
近十年來,醫藥板塊確實給市場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2010年至今,申萬醫藥生物指數漲幅高達198.57%,而個別龍頭企業如長春高新、愛爾眼科、片仔癀、恒瑞醫藥等龍頭醫藥股,十年以來的漲幅均在1000%以上。
強者恒強,是A股市場的重要投資邏輯。
但當故事回到2020年,那些備受追捧的醫藥股真的都有業績支撐嗎?
6月23日晚間,未名醫藥2019年年度報告姍姍來遲。盡管公司成功扭虧為盈,但細究公司的內控、基本面等不難發現,未名醫藥仍有諸多問題有待解決,如子公司未名天源復產困難、控股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多次違規信披等。
今年以來,由于披露的吉林未名賬面凈資產未審慎核實,導致公司凈資產前后相差幅度超18億元,未名醫藥已多次收到關注函,且公司控股股東被列為失信名單,董事長被列入限制高消費令名單。
6月22日,未名醫藥還收到山東證監局出具的警示函,指出未名醫藥在信息披露中存在數項違規行為,山東證監局決定對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并將相關情況記入證券市場誠信檔案。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短暫扭虧后,2020年一季度未名醫藥營業收入再下滑19.25%至1.02億元,凈利潤虧損6282.07萬元,同比下滑385.98%。
可正是這樣一家公司,卻在頻繁蹭上“生物疫苗概念”后股價大漲,2020年以來未名醫藥漲幅在一眾醫藥股中排在第四位,2020年以來上漲267.54%。
這并非個例。從目前已經公布的中報預告來看,醫藥板塊內部分化明顯,但股價走勢卻各異。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3日,已有63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0年半年報預告,其中醫藥股僅34只,從具體表現來看,預喜率為五成(業績預增企業16家,續盈企業1家)。如康華生物、達安基因、沃華醫藥等業績增長預計在90%以上的企業,也迎來股價大豐收。
另外,吉藥控股、紫鑫藥業、仟源醫藥等10家企業均陷入虧損,而這些公司今年來的股價表現多不佳,如預測上半年虧損1.35億元-1.75億元,同比下降333.10%~402.17%的紫鑫藥業,今年以來股價下滑26.44%。
預計首虧的*ST目藥、吉藥控股、仟源醫藥股價也分別下滑48.86%、29.94%和15.66%。
但也有例外,如主要從事體外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的透景生命,今年2月,透景生命曾公告稱“公司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的研制”,隨后股價應聲漲停,但3月初,公司卻澆下一瓢冷水,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尚未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一季度,透景生命由盈轉虧,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便虧損1907.57萬元,上年同期凈利潤1573.78萬元,實現營業收入2892.36萬元,同比下滑57.16%,公司指出主要原因系收入受新冠疫情影響較同期下降所致。同時,透鏡生命預測上半年公司將虧損。
但由于頭頂“新冠肺炎檢測概念股”的光環,透景生命上半年的股價走勢并不算差,公司不斷向外界釋放積極性,如4月29日表示“公司已有7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的試劑及耗材通過CE認證”;6月3日表示“取得國外標準認證或注冊的醫療物資生產企業清單”,目前已實現部分新冠系列耗材的出口……
2020年以來,透景生命股價累計上漲24.24%,大幅跑贏大盤。
股價上漲區間,透景生命的股東卻在不斷減持。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透景生命股東合計發布了15條減持數據。
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啟明維創(上海)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今年1月10日至6月9日合計減持公司股份105.15萬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1.16%;
另一大持股5%以上股東上海榮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振投資”)自2020年3月2日至2020年5月22日通過大宗交易、集中競價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98.29萬股,占透景生命目前總股本的1.08%。
近期,公司特定股東上海浦東新星紐士達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還發布了新的減持計劃,擬在未來減持不超過272.45萬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3.00%)。
智飛生物高管套現15.61億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減持在醫藥板塊頻繁上演。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2020年以來,申萬醫藥板塊合計有142家上市公司遭到重要股東二級市場減持,參考減倉市值合計531.69億元。
最為典型的莫過于智飛生物,由于參與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智飛生物股價節節攀升,2020年以來累計上漲96.07%。
其間,智飛生物高管蔣仁生、蔣喜生累計減持公司股份1924萬股,預計套現15.61億元,個人股東吳冠江減持3070萬股,預計套現20.05億元。
“醫藥股走高的邏輯和食品飲料一樣,都是印錢導致的,目前市盈率在歷史最高位置,能不能買還是要看具體公司具體分析,從行業角度來看確實不便宜了,要小心,特別一些業績不好的被炒上去了,就要注意風險,盡量回避?!贝臼Y本執行董事兼證券投資事業部負責人楊如意受訪指出。
事實上,隨著市場的逐步回暖,大金融、房地產、周期資源等前期低迷的板塊輪番大漲,低估值策略收益率顯著跑贏大盤,而前期持續受追捧的醫藥、科技等板塊陷入調整,結構性行情愈演愈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在多個醫藥基金推介場合聽到私募機構對于大消費、醫藥板塊估值的抱怨。
不少私募投資機構人士認為醫藥板塊已經嚴重高估,部分熱門醫藥股已經不具備投資價值,投資者應該謹慎參與。但亦有市場人士認為可以擇機選擇“回調時入場”。
“長期看,醫藥肯定是未來A股投資最重要的3個方向之一,另外是消費和科技。但目前整體不便宜,要選的話也要選擇一些優秀的專業的基金團隊,機會上看還是要看長期,不能盯著下半年,畢竟現在估值不便宜了?!睏钊缫庹f道。
楊德龍也對記者坦言:“下半年可能沒上半年漲那么好,但仍然是比較看好的?!?/p>
在其看來,醫藥股因為今年漲幅比較大,所以估值上并不便宜,短期來看確實會有點估值過高的擔憂,但從長期來看,因為醫藥股的長期業績通常較好,加上本身的股權價值也具有一定的吸金性,可能會吸引更多的資金關注,所以醫藥股長期的投資價值應該是看好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