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里的“鄂股重啟”
湖北省一季度GDP數據出爐,同比下降39.2%。
在經濟總體下行的情況下,微觀領域呈現出更為細膩的經濟信號。
截至4月23日,在108家湖北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45家披露了一季度業績預告,其中,37家企業凈利潤出現下降甚至虧損。
不過亦有企業逆市增長,呈現出成長的“沖勁”。
在冰山一角的數據背后,隨著一季度收官,疫情逐漸緩解,“重啟”的湖北上市公司,會怎樣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
“在一季度復工復產之后,4月份滿工滿產,尤其是光通信模塊、傳感器業務,產能超過了去年的最高點。”4月23日,華工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告訴記者,“規上企業復工復產問題不大,上市公司各方面規范,基本實現復工復產。”
重啟“加速度”
隨著疫情緩解,湖北企業復工復產正在加速進行中。
華工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現在做的工作是提高產能,滿足現有訂單。另外還在推進戰略性項目,比如智能工廠、5G、數據中心光通信模塊以及相關解決方案,相關工作也有了一些成果。”
該負責人還表示,復工復產后,公司加速推進5G、數據中心高速度光模塊開發,讓新動能逆勢發展。“如光通信板塊,受新基建帶動,同時,由于歐美發達地區停工停產,給國內企業帶來了市場機遇。整個公司一季度訂單增加了30%,預計二季度光通信業務還將大幅增長。”
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告訴記者,“全省復工率很高,只是達產率還較低,產量可能不像以前那么飽和,主要是訂單、員工流失。規上企業復工復產問題不大,上市公司各方面規范,基本實現復工復產。”
根據日前湖北證監局局長接受采訪時透露的信息,截至4月17日,全省上市公司中基本復工的已有90家。
葉青告訴記者,為了幫助湖北經濟盡快復蘇,就在4月22日,武漢決定將設立的紓困基金總金額擴容至600億元,以財政貸款貼息為杠桿幫助中小微企業。日前,湖北12家銀行已向部分重點企業發放貸款340億元。
“資金方面沒有什么問題,只要能夠動工。”其指出。
記者還從華工科技了解到,當地政府在保證公司復工復產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尤其在供應鏈保證上。“除了享受相應的財稅、社保減免政策,湖北省經信廳向武漢、孝感、鄂州等市經信局發函,協調華工科技上下游復工復產,保證產業鏈供應,涉及近百家企業。”
解決了錢的問題,多位專家向記者表示,目前的最大問題是消費信心的恢復。
一位湖北零售業上市企業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政府出臺了很多利好政策,但真正落地需要時間。另外如財稅補貼、租金減免,還希望有更大的支持力度。”
該人士還表示,現在的問題不僅僅靠“錢”能解決,需要一個更全面的策略。“對零售業而言,一旦消費起來后,現金流不是問題,但最難的是信心的恢復。”
身處武漢的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此深有體會。
“我目前居住的是漢口地區,到目前為止,有些小區進出還需要測溫,市民外出購物、旅行還不方便,消費信心還沒有徹底恢復。尤其是那些扎根在社區、街道的中小微企業,很多門面處在封閉狀態,沒有完全開工。”
董登新表示,餐飲、住宿、交運、旅游這四個行業受疫情沖擊最大,將來受影響時間會延長。預計在五一之后,等待疫情管制性的措施消除,這些行業才會慢慢恢復。
“現在要靠商家探索一些全新的營銷模式,比如線上銷售、外向型企業盡早轉場內銷等方法,逐步恢復經濟。” 董登新表示。
“疫情的影響需要時間去化解。”前述上市公司高管說。
“如果第二季度經濟能夠穩下來,下半年就會相對樂觀。等看到街道店鋪開張,公共交通人流達到去年一半,那就表明經濟已經比較活躍了。”葉青說。
鄂股一季報大數據
湖北省是中部地區的資本市場重鎮,共聚集著108家上市公司。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截至4月23日,已公布一季報的45家公司中,共有15家公司出現首虧,12家預減,3家略減,7家續虧,2家略增,1家續盈,1家扭虧,4家預增。
與預期一致,絕大多數公司的一季報中,都將“疫情影響”列入其中,尤其是部分“首虧”的公司。
比如以商業零售為主業的中百集團,其涉足的零售業態主要包括超市和百貨。由于門店全數位于疫情重災區湖北省內,疫情帶來的影響頗大。中百集團一季度虧損1.62億元-1.82億元,同比下降708.44%-783.55%,出現上市以來首虧。
鄂武商A,一季度虧損2.2億元-2.3億元,同比下降174.59%-177.98%,虧損原因與中百集團別無二致。
房地產企業南國置業,一季度虧損額達到1.3億元-1.7億元。公司1月底之后房地產開發項目停工,經營的商業項目多處于停業狀態。
制造業企業也因停工而受影響。華工科技是一家以激光為主業的高科技企業,公司及行業上下游單位復工復產時間延遲,物流困難,客戶訂單交付受阻,導致業績下降。
一季度華工科技虧損凈利潤1176.5萬元,同比下降111.77%。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也有業績大增的企業,主要與疫情防控相關。最典型的是高德紅外,實現凈利潤約1.2億元-1.6億元,同比增長1909.71%~2579.62%。
高德紅外是疫情防控物資重點生產企業,疫情期生產的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告警系統銷量激增。
奧美醫療也是受益于疫情的“口罩概念股”,由于口罩等感染防護類產品需求量增長,一季度實現凈利潤約8309.67萬元-9140.64萬元,同比增長50%-65%。盛天網絡則是受益于疫情的“游戲股”,實現凈利潤2100萬元-2200萬元,同比增長369.42%-391.77%。
從上市公司層面看,記者注意到,第一季度,湖北尤以第三產業影響最為顯著,包括零售業(中百集團、鄂武商A)、房地產(南國置業、國創高新)、交通運輸業(宜昌交運、長航鳳凰)。
同時,作為中部高端制造業集聚地,電子制造業受訂單減少、產業鏈停工影響,同樣影響較大,比如金運激光、華工科技、臺基股份出現首虧,力源信息、久之洋、銳科激光凈利潤預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