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達國際大中華區基金主管馬磊:“大數據+5G”在中國孕育更多投資機會
伴隨著更多外資機構在A股布局力度的加大,一些外資的風格正在進一步清晰。
作為國際知名資管機構,富達國際在華動作正在越來越多。日前富達國際任命何慧芬為中國區董事長,這也是其首次在中國區設立董事長職位,A股市場正成為富達發力布局和重點關注的領域。
富達國際大中華區基金主管、掌管富達旗下數只中國和大中華區主題基金的基金經理馬磊,近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詳細介紹富達國際近年來圍繞A股投資的關注點和投資邏輯。
在馬磊看來,外資機構、養老金等長期資金的不斷涌入,將在一定程度上糾正過去投資短期化的現象,引導更多市場參與者踐行長期價值投資理念。
把握“大消費”趨勢
《21世紀》:富達對中國的大消費概念布局較早,這些年消費股表現出色,這個機會是如何把握的?
馬磊:加入富達前我在法國巴黎百富勤,2004年我們出了一個大的報告,叫The Power of One,講中國獨生子女這一代起來會對整個中國的消費帶來很大影響。
2006年加入富達后,我先看消費,然后再看其他行業。2011年我和公司說,我覺得中國消費有個大的變化,因為原來中國消費在GDP占比是下降的。我認為從2011年會有個變化,就是消費占比上升。我們公司也覺得挺有道理,就做了中國消費基金,2011年從2月份開始,就從100萬美金,做到現在三十多億美金。
《21世紀》:為什么會在2011年這個節點開始,認為中國的消費板塊有持續機會?
馬磊:2008、2009、2010這三年都是固定資產投資很高的時候,但我覺得固定資產本身它回報小,但是消費作為一個后續結果,包括公司的成長,一定會有所起色。后面市場變化也佐證了2011年就是消費拐點。
《21世紀》:站在一個較長的周期里,如何去理解消費行業的成長邏輯?
馬磊:從2011年開始,消費行業中很多公司有很好的表現。消費本身也是一個內生性需求,不會受許多周期性因素的干擾。
這是隨著城市化進程、人口結構變化,消費習慣變化而發展的。就像現在年輕人的消費傾向高于中老年人,就會帶來明顯的拉動作用。消費行業過去每年增長10%,今年仍有7%,但你在這個背景下選擇每年10%以上成長的公司仍然是“有得挑”的。
你可以找一些公司,超過行業平均成長速度,或者哪些行業還有更多的滲透率空間,可以進一步的拿更多市場份額,這也是一些公司能夠持續跑贏的原因。
《21世紀》:對于白電等消費類行業,市場中也存在滲透率逐漸飽和的討論。
馬磊:拿白電行業來說,的確是在不斷向下滲透的,但這個滲透也有個過程,比如冰箱落后于洗衣機、空調落后于冰箱,但在一些滲透率較高的品類上,成長還是存在的;因為在這些垂直品牌上,公司仍可通過品牌、產品創新來實現消費升級。
所以這里也要看企業是否能保持持續創新,市場空間一直在,人們會愿意為了更好的商品支付更高的價格。
自動化的中國機會
《21世紀》:你也提到過自動化這一領域的投資機會,應當如何理解?
馬磊:人類歷史上經歷了四次自動化革命,第一次的基礎是以蒸汽機為代表的動力轉換,第二次是電,第三次是硅,第四次的基礎可能會是“數據”,同時也基于5G等通訊技術。
在前幾次的革命中,中國與世界存在差距,但第四次革命的過程中,中國是可以領先全球的。
首先是中國的消費、制造數據非常充分,其次中國的5G發展速度也領先全球其他國家,5G和數據結合起來,會產生很多新的投資機會,帶來較大的產值空間,未來在工業、物流等領域的機器人都有比較大的發展機會。
《21世紀》:國內也存在一些底層技術的短板,比如芯片領域,這個如何解決?
馬磊:芯片技術確實很重要,因為需要解決運算的問題,需要更加先進的納米級制程,但在5G時代,我們可能不需要在手機進行那么多運算,可以放到云端和后臺來解決實際需求;而后臺所需要的芯片,可能不一定需要5nm、7nm這種級別的制程了。硬件端的不足,是可以通過提升軟件能力來補充的。
回到投資來說,每個自動化領域的分支,都會有好的公司出現,一旦這些公司上市就會進入我們的研究視野,我們則會對它的生產模式、數據、利潤等情況進行比較和分析。
《21世紀》:外資機構通常都會踐行長期投資的理念,你的持股周期大概是怎樣的?
馬磊:我們去買一個公司,當然希望持股周期越長越好。但總歸會有特殊情況,一是判斷失誤;二是行業變了;三是公司變了。四是股價出現變化,所以才會有另外的買賣,因為原來的邏輯可能會發生變化。
在此基礎上,我們一年內的換手率大概在30%-40%之間,一般的持股周期大概在兩年或兩年以上。我覺得持股周期長是正常,短是不正常的。當然如果一些股票價格突然過快增長,把未來幾年的增長都充分反映了,我們也會考慮賣掉。
《21 世紀》:A 股市場中存在一些公募機構投資周期過短的現象。
馬磊:這可能和考核等機制有關,因為不同的制度安排決定了投資者的行為。國內一些基金為什么換手率高,可能因為他們沒有跟指數比,而是跟其他對手去比排名,如果過分關注短期排名,往往就會造成投資行為的短期化。
長期資金的進入,會強制給這種短期化投資慣性帶來一些改變,因為原來的策略可能會進一步失效。(編輯:鄭世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