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經分析過 Zara 和購物中心之間相輔相成的客流關系。但由于購物中心因過度發展、電商沖擊轉而預冷,Zara 也因此受到了沖擊——Zara 的命運與購物中心捆綁在了一起。
現在 Zara 的策略是“在重要城市開設旗艦店”。這里的“重要城市”主要指有足夠消費人群的非一線城市。一線城市因競爭環境過于激烈,快時尚品牌已開始逐漸轉向二線發達城市——即集團所說的“重點城市”,設立中國形象旗艦店首店。比如去年年底,Zara 就在成都遠洋太古里開設了三層獨棟旗艦店。
所謂旗艦店,往往被開設在大城市的重要商圈,在客流量很大的位置拓展一個比一般門店面積更大的店鋪,根據現有的旗艦店樣板,Zara 旗艦店面積總體在 2000 平方以上,擁有充足的貨源,更為完整的產品展示,其裝潢、體驗、服務也會更優質。
“開 100 家 200 平米的門店,和開 10 家 2000 平米的門店,顯然后者的管理成本會更低。” POP 高端趨勢網的資深顧問黃浩然告訴《好奇心日報》記者,也就是單店坪效更高。
所謂坪效,即每坪面積上可以產出的營業額,是為衡量一家超市或百貨的經營情況的重要指標。根據睿意德的數據,旗艦店的銷售業績一般為普通門店的 3 - 4 倍,最高差距可達到 6.6 倍。
除了坪效上的優勢,旗艦店在陳列、櫥窗設計、店鋪裝潢等品牌形象方面也有普通門店不可比擬的優勢。因快時尚品牌定位上的要求,需要最大限度壓縮生產成本,所以一般隨常規季節更新產品的品牌所慣常操作的廣告形式并不適用于快時尚,而旗艦店則能夠彌補這一缺陷。
以優衣庫為例,優衣庫在巴黎歌劇院附近開設了一家大型旗艦店,因其與老佛爺、川久保玲門店毗鄰,等于在巴黎砸下一個碩大的廣告。當然,Zara 和優衣庫有截然不同的市場策略,但就“旗艦店能帶來的好處”而言,兩個品牌并沒有什么差別。
以最簡單的邏輯來看,因為商業地產趨于飽和且質量不高,Zara 單店利潤下降,另一方面,它缺乏對三四線城市選址的判斷策略,導致在“重點城市”開設坪效更高、形象更好的旗艦店成為了明智之選。至于去年進入天貓開設旗艦店的 Zara ,它自己要操心的事兒也挺多的,要談補足實體店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