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揚是個波瀾不驚的人。他似乎特別容易地能為一些大家覺得轟動的事情找到合理存在的理由,還沒有任何一種情形會出格到令他感到驚訝的程度。
時裝一般在人穿上之后才被評說是美還是不美,但王一揚的設計掛在衣架上光看著就很美,甚至帶點自戀的味道。在王一揚的概念中,把市場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是一個時裝設計師應具備的常識。他習慣于“從色彩與材料開始構思,立足于現在的條件去做要做的事情。”所以他的“唯美”不會發展到孤芳自賞,他的“唯美”強調掌聲的參與。據說他是一位與陳逸飛溝通很多又最容易達成一致的設計師。“陳先生(王一揚對陳逸飛有時稱老板,但更多叫‘陳先生’)把握總的效果,包括店鋪設計,服裝的時尚感、現代感,做服裝秀的創意等等。陳先生很注意品牌形象,他的直覺很好,總能走在別人前面,比如有計劃增加網絡的投資。”
王一揚很強調“圈子的氣氛”,公司做皮件與針織的同事以及周圍搞設計的朋友“互相影響都蠻大”。他說對他影響最大的一位老師,雖然不是搞時裝設計的,但他的很多觀念特別使人信服,也直覺很好。王一揚1992年畢業并留校任教。至今他依然執教時裝設計。他的學生樂意談到他,說他的板書漂亮得像畫時裝畫,經過了布局一樣的,讓人覺得錯過了可惜。這樣的原因說出來未免太簡單,幾乎難以讓人信服,其實也許只是一種沒有原因的喜歡。學生有學生的直覺,直覺也是有選擇性的。所以我雖然沒有上過他的課,也能知道他是一位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