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立中國的奢侈品品牌,在這條看似前無古人的路上張志峰卻找到了“舊時友”——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里有太多值得挖掘的元素和創作空間。
中國有沒有奢侈品品牌?答案幾乎無一例外,“中國有奢侈品,但沒有奢侈品品牌。”
當西班牙雅致瓷器的全球CEO在奢侈品峰會上大炫品牌時,在場的中國人一陣騷動,“我們都很不服,中國的瓷器源遠流長幾千年啊。”科銳國際消費品行業北區業務總監周學平同樣不平,但隨后被對方擊敗,雅致憑借故事營銷的手段征服了熱愛它的人。中國奢侈品呢?
“我們沒有形成一個自己的品牌,景德鎮能算嗎?中國在無形價值的開發上還不成熟,與西方相比差很遠。”周學平反思道。
或許有人可以回應這一切——張志峰和他的“NE·TIGER東北虎”一直致力于創建中國的奢侈品品牌,已輾轉走過18年。他要將NE·TIGER東北虎打造成為皮草、晚裝、婚禮服和高級定制華服的國際頂級時尚品牌。
中國是奢侈品牌的消費天堂,卻不是生產王國。據世界奢侈品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約為94億美元,占全球的27.5%,首次超越美國,位居第二,直逼日本市場。然而,在《商業周刊》每年評出的世界最有價值品牌百強榜中,卻沒有一個席位屬于中國品牌。
面對眾多國際服裝奢侈品牌的攻城略地,張志峰也將加快NE·TIGER對中國奢侈品文明的復興之路。
初出茅廬 從手藝人到生意人
18歲的張志峰走了一條和別人不一樣的路。
“一起玩的挺多朋友都去上大學了。”張志峰高中畢業后放棄讀書,自己開了一家裁縫店。“那時候當個體戶不像現在這么平常,都是極少部分人在做的事情,不像現在大家都想做生意。”
讓他放棄讀書念頭的是生存壓力。“沒想什么,就是養家糊口。”張志峰一門心思賺錢還債,因為家里東拼西湊借“巨款”4000元蓋了房子。雖然他是家中老幺,但早已承擔起老大的責任,“想趕快還上錢以后再去上學。”他是當地第一個申請個體營業執照的人。
1982年,張志峰趕上了好時光。他樸素的商業嗅覺已經敏銳地捕捉到市場經濟的氣息。“在工廠干活一天賺兩塊錢,自己做一天能賺八塊到十塊。”受母親影響,張志峰從小就對縫紉很在行。“我做喇叭褲的技術特別好,一剪到底,就收5毛錢。還常常去外地進一些大家沒有聽說過的面料。”日積月累,張志峰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裁縫,甚至引得俄羅斯“老毛子”也前來訂購服裝。
彼時民間的邊境貿易剛剛活躍起來,不少“老毛子”看上了張志峰做的衣服,甚至批量訂購,他是中國最早做皮草皮夾克生意的,服裝款式、制作手法別具一格。
與俄羅斯的邊境貿易往來,幫他積累了第一桶金。這離不開張志峰敢為天下先的闖勁。他什么都搶在頭一茬:第一撥個體戶趕上了,第一撥邊境貿易趕上了,第一撥出國潮趕上了。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善于抓住身邊的機遇。張志峰不失時機地卷入了這股發家致富的熱潮。他承包了一家服裝廠,開始在黑龍江牡丹江和浙江海寧之間奔波,生產皮衣銷往俄羅斯和國內市場。張志峰記得,那時從牡丹江到上海坐火車需要39個小時,坐硬座要一天半,有時還得站著。雖然和貨品貿易相比,服裝的利潤要薄得多,但他也看到了這門生意的好處:量大,需求穩定。一年多后,服裝加工廠的規模已達到300多人。
1992年,張志峰已經不再局限于做服裝生意,開始將業務擴展到酒店、商場等多個領域。他的公司旗下最多曾涉足16個產業領域,如今張志峰也承認當時的盲目和浮躁。“那時候做生意的導向是以純賺錢為主,沒有過多考慮企業未來的發展。”
張志峰不但開酒店,還開辦旅游學校,培訓廚師。他甚至開了一家為酒店提供必需品的配件公司,“所有酒店用的東西,我們都生產銷售。我開配件公司的時候黑龍江就我一家,等1999年關閉公司的時候,已經變成了14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