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鞏固“規范管理年”、“創新發展年”活動成果,切實推進學校創新發展,進一步把工作重心擺到提高教育質量上來,根據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關于印發<全省教育系統開展“提升質量年”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贛教發[2010]8號)文件精神,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活動領導小組、結合我校實際,制定了我校如下“提升質量年”活動實施方案,“提升質量年”活動在我校全面展開。
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開展“提升質量年”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根據我校提出的“內涵式、外向型、特色化”辦學思路,以“提升質量年”為新的發展契機,把提升質量與申本緊密結合起來,以提升教育質量為中心,以質量求發展,以質量促發展,以質量檢驗發展的意識,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教育教學管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把辦學質量作為核心競爭力,推動學校更好更快發展。
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實施方案》就各級各類學校提升質量提出的10個方面的主要內容,結合我校實際,提出了如下提升質量主要內容和措施。
在提升學校德育工作質量方面,抓好師德建設,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政治素質和師德修養。抓好班 主任、輔導員隊伍教育與管理工作轉型,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把文明禮儀活動作為德育工作重要載體和有效抓手,培養學生文明舉止、良好習慣、優雅風度、高尚人格。通過提升德育工作質量使學生在道德修養、敬業精神、環境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在提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方面,實行精細化管理,加強制度建設,全面規范教學管理。以特色辦學為基點,以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為目標,以“專業課程建設”為抓手,以項目教學為載體,以教學團隊建設為平臺,以點帶面,全面推動,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專業建設、實踐實驗教學、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改革、考試與成績評定等環節突出創新,凝練特色,進一步完善和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的標準體系、評估體系、監控體系、保障體系在提升校園文化建設質量方面,進一步將學校建設成環境優美、藝術氛圍活躍、文化底蘊深厚、管理制度完善、人際關系和諧的新校園;突出我校獨特服裝文化,學生活動、專業賽事活動圍繞服裝教育教學特色開展,組織全校性、多學科交叉滲透的服裝文化交流活動;校園文化建設注重“四化一品味”,即凈化、亮化、綠化、美化和文化品位,做到每個地方都能體現管理有序,每個角落都能呈現文化育人;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發揮各院部專業優勢和黨、團、學組織優勢,積極組織開展經常性的各類特色鮮明、寓意深刻、生動活潑、寓教于樂的校園文化和教育活動,形成濃厚的大學校園文化氛圍。
在提升學校后勤服務質量方面,制定后勤保障各項工作的服務質量標準,為后勤保障服務的標準化建設、智能化管理和校園的數字化建設奠定基礎。加強教育管理,提高員工素質,建設一支品德好、懂技術、會管理、主人翁意識強、有歸屬感和責任感的后勤骨干隊伍。
在提升安全穩定工作質量方面,進一步健全安全穩定工作規章制度,完善工作機制,加強值班管理,確保校園安全穩定;定期分析安穩形勢,排查調處矛盾,建立集“人防、物防、技防”為一體的防控體系;建立安全責任追究和考核激勵制,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學校及周邊安全穩定綜合治理聯動機制,建設和諧平安校園。
在提升班子辦學治校質量方面,進一步提升領導班子把握辦學方向能力,努力建設一支學習型領導班子;繼續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不斷完善領導班子的決策機制,提高科學決策和管理的能力與水平。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堅持“特色”辦學理念不動搖,全面實施“內涵式,外放型,特色化”的發展戰略,以特色“精”、“全”、“強”、“特”為核心競爭力,推進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把我校建設成為具有應用型、特色化的高校。
在提升師資隊伍建設質量方面,開展“樹師德、揚師風”活動,推動整個師資隊伍素質;有計劃、有重點地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較高業務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和在學科研究上具有良好發展潛力的學術骨干。為他們提供學習機會,創造成長環境,并委以教學、科研等重任,使其在各方面得到鍛煉,成為有較高學術造詣、德能勤績佳的拔尖人才;抓好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建立導師制度,讓經驗豐富,師德良好的老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一幫一的指導;采取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方式提升教師的學歷水平,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立“教師人才庫”,不斷充實優質教師資源,以滿足我校持續發展的需要。
目前,我校“提升質量年”在經過動員部署之后,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學校各部門、各單位以活動為平臺,以各項“提升”目標、任務為著力點,認真分析各方面工作現狀,通過查擺問題,進一步理清提升質量的思路,找準提升質量的突破點,研究制定提升質量的措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使“提升質量年”活動達到預期目的。
在提升科研成果轉化質量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制定新的獎勵辦法,健全和完善科研人才脫穎而出的激勵和評價機。進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空間和合作層次,建立研發中心等平臺。科研項目做到緊密聯系市場、緊密聯系服裝企業,使科研成果能夠滿足市場和企業的需要,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服務大局,積極為“鄱陽湖經濟區”建設作貢獻。
在提升信息技術保障質量方面,在全校信息化建設已經完成以硬件集成和以應用軟件集成為主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打造網絡課程平臺,完善網絡精品課程,實現教育資源網絡共享。
在提升教育教學評價質量方面,將師生自評、學生評價、領導評價、同行評價等多種評價相結合,建立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全員參與、良性互動的網絡系統;分學科專業、分層次建立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探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方式;把評價建立在對教學全過程各環節的評價上,從單純的課堂教學評價延伸到教學的其它環節評價,從教學的主要要素評價延伸到教學的相關因素評價;加強教師對學生學習評價中的動態評價,既重結果,更重過程;加強教師在對學生學習評價中鼓勵學生對知識進行自我建構,使評價內容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