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前幫的設計設計前幫要用到轉換取蹺。取蹺中心O'點定在橡筋前弧拐彎的中心位置,作轉換取蹺角。前幫長度要補1/3長度差。
轉換取蹺只能解決前幫下半身的伏楦問題,鞋舌部位還不能夠伏楦。解決鞋舌伏楦也可以再取一次轉換蹺,但是成鞋后由于橡筋沒有前幫的硬度大,會被擠壓變型,所以通常的作法是在鞋舌里懷部位作工藝蹺處理。也就是過鞋舌曲線與直線的分界點c,斜向一條斷開線,控制在橡筋以下。剪樣板時在里懷一側補上-個插角。插角的下端留有壓茬,與里懷鑲接,中縫一側留有合縫量,與外懷合縫。這是一種很經典的工藝蹺處理,在各種鞋類的設計中會經常用到,見圖5 -1-14。
這種利用工藝蹺設計橡筋高腰鞋的方法雖然經典,但是有些人不太喜歡里懷斷幫。因此就運用把蹺度轉移、把前幫分割、使前幫高度錯位等方法進行變型設計。
如圖5 -1-15所示,鞋的前幫分割成兩塊部件,把鞋舌上的蹺度轉移到前部件上來。此款鞋的取蹺方法叫作“雙轉換取蹺法”,在下一節將重點介紹。橡筋的設計方法不變,橡筋的下端造型不受取蹺的影響。
如圖5-1-16所示,在鞋舌的上端分割出一個裝飾條部件,同時也把鞋舌的蹺度分割出去,裝飾條上直接取中線,就解決了不用工藝蹺的問題。橡筋的設計方法不變,橡筋的造型要依據鞋舌輪廓而定。
如圖5-1-17所示,降低后幫的高度的同時,前幫高度也降低,使鞋舌完全落在楦面的控制范圍,就可以不用取工藝蹺。橡筋的設計方法不變,橡筋的造型要依據鞋舌輪廓而定。
通過上面幾款鞋的設計,可以基本了解高腰鞋的設計。利用直角坐標控制半面板方位、利用坐標軸控制后幫的高度與長度,而后就是根據不同款式的結構進行基礎結構設計。
靴鞋的鞋里一般是套式裝配鞋里。鞋里的設計線條取在幫部件線條以內,留出一個鞋里厚度量的位置。底口同樣收進6~7mm。在后弧位置同樣采用收進2mm、3mm、5mm方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