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腰橡筋鞋在國外早先叫作“將校靴”,在橡筋材料剛剛研制出來時是很珍貴的,被用在軍官鞋上,故叫作將校靴。側開口高腰橡筋鞋的穿脫很方便,俗稱“一腳踹”,在男鞋女鞋上都被廣泛使用,款式變化也很多。
如圖5 -1-12所示,鞋幫由前后幫兩塊部件組成,中間有橡筋連接。
在設計側開口橡筋鞋時,提出了找橡筋最小尺寸角的方法,因為橡筋的延伸性受到織布的限制。在設計高腰鞋時,也必須考慮橡筋寬度尺寸。
在穿鞋時,能否穿進鞋腔的關鍵是腳兜圍大小,如果鞋口的設計長度能夠滿足腳兜圍的要求,就不會出現穿鞋困難的問題。腳兜圍的長度占腳跖圍的131%,250號男子腳兜圍長度是318. 3mm,寬度尺寸為159. 2mm,近似為160mm。
如果高腰鞋的鞋口長度取120mm,那么距腳兜圍要求還有40mm差距。在結構設計圖中,這40mm的長度差就是橡筋取值的依據。
要不要考慮橡筋的70%延伸性?因為橡筋的實際設計位置比鞋口要低,完全可以彌補延伸損失。所以橡筋設計寬度一腳兜圍尺寸一鞋口設計寬度。
橡筋的使用既有開閉功能,又有裝飾作用,取寬一些不會影響穿著。
后幫高度取在90~llOmm,鞋口長度取在120~125mm。
2.結構設計圖
如圖5 -1-13所示,繪制結構圖的操作步驟如下:
(1)確定后幫高度和長度要在直角坐標上確定出半面板的方位,標出自然蹺,連接4條基本控制線。
自楦跟高度B'點向上量出后幫高度llOmm,作縱軸的垂線。定出≥5mm楦統口后端的y點,設計出后弧曲線,并與Y點順連,在T線上定出T'點T'然后自T'點量出鞋口長度120mm,再升到T"點。T'T"長度 為鞋口的基本長度。
(2)確定橡筋的位置在鞋口控制線TT”的中點處連接F點作橡筋的中線。自鞋口線下降5~8mm別連接T"點和T'點為輔助線。在輔助線上截取橡筋長度:ab=160-120=40(mm)。在橡筋中線前后均分。
橡筋的下端取在后幫高度的一半位置,與底口線平行。過a點、b點分別向下引寬度線,考慮到取蹺的原因,a線略向前傾斜,控制b線寬度與a線均衡。將橡筋的下腳改為圓弧角。
過T"點用曲線順連背中線,把曲線與直線的嫻點定位c點。接著順連出鞋舌的圓弧曲線,再過T"點作出后弧,順連出后幫圓弧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