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互通的基因和血液為物品編上“編碼”建立主數據框架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總工程師李建輝最近在不斷呼吁企業利用全球獨有標識編碼,為物品建立主數據,并搭建可疊加數據的框架。在李建輝看來,全球統一的、開放的、跨行業的物品編碼是數字化工業及其全流程互聯互通的基因和血液,將會成為傳統產業數字化的重要推手。
物品編碼有什么用?
一輛拉運鋼軌車大約有1萬個零部件,一架波音737飛機大約有36.7萬個零部件,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汽車也有3萬多個零部件。根據統計,有缺陷的零部件是汽車工業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全球每年有近124萬人死于交通事故,而在造成車禍的較多原因中,汽車零部件普遍存在缺陷,其中很多都是假冒偽劣商品。
應用物品編碼技術后,汽車零部件企業可以在本體最初的生產中就把身份標識建立,通過對每一個零部件(配件)進行統一編碼,實現汽車整車產品質量安全的全過程控制和質量溯源。
一旦出現問題,依托從生產一開始為汽車零部件(配件)建立的統一身份標識,便可以為維修企業和廣大消費者提供可追溯的維修配件和服務信息。
建造領域如何及時、有效地將材料、工具交付至正確的建筑工地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通過采用GS1標準,能夠精準識別建筑產品和位置,促進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各方共享相同的建筑信息,幫助有效監控建造過程,提高施工安全性,優化資產利用率和精細化管理。
在鋼材領域,通過將材料獨有標識及相關信息(包含商品條碼、生產日期、批次號、捆號、爐號等信息)編入二維條碼并激光蝕刻在材料本體上,鋼產業系統即可以識別單根鋼管或鋼材,從而實現了每根鋼管或鋼材在整個產供銷系統使用情況的跟蹤、追溯和召回,并在其較長生命周期內獲取有關維護信息。
除了記錄尺寸、重量、材質、產地等原始信息,統一的物品編碼還可以將后續的交互數據進行關聯記錄。例如物流運輸的地理位置及運輸時間、商業活動的批次和維修狀態等,都可以通過獨有編碼成為商品的疊加屬性。
在李建輝看來,統一編碼就像人的護照:既有著在流通全鏈條過程中的獨有身份標識,也有著建立獨有身份后的疊加數據記錄流通軌跡(出入境簽章)。不過,后續的疊加數據記錄即使再多,也無法改變其最早的核心主數據。
從這個角度理解,全球統一的物品編碼是讓一件事物在全生命周期都發揮連貫作用的基礎,提高了庫存和供應鏈透明,這對產業帶的數字化至關重要。
下一站:商品全生命周期運營
2018年9月,由中國服裝協會、中國物品編碼中心、青島海爾洗衣機有限公司聯合發起的中國服裝物聯生態聯盟正式成立。
據相關媒體了解到,這一生態聯盟基于服裝RFID國家標準開展工作,推動了國家標準《服裝商品編碼與射頻識別(RFID)標簽規范》的發布。據了解,該標準詳細規定了服裝材質、顏色、款式等信息在RFID標簽上的編碼要求。
通過編碼技術,服裝企業可以實現衣物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管理,以海瀾之家為代表的服裝廠家收發貨效率提升200%,人力成本降低50%。
在門店端,服裝品牌通過應用RFID芯片使得智能試衣鏡成為可能,3D試衣、智能穿搭等成為新的銷售模式,門店則不僅能全流程跟進銷售數據,還能根據區域用戶的購買需求交互定制主推款式和旺銷產品。
有數據顯示,通過參與生態聯盟,服裝銷售門店的庫存周轉可提升30%,用戶流量提升18%,收益提升15%。
在家庭端,通過與服裝企業合作,海爾智慧洗衣機可以識別衣物,獲知衣物的面料構成及專屬洗滌護理方案,從而應用專門的洗滌程序。
以上案例帶來的啟發有二:一是物品編碼并不局限于形式,無論是一維條碼、二維條碼還是RFID,其內部承載的全球獨有編碼信息才是關鍵和核心所在;二是在未來,企業或許應該更關心產品的全商業生命周期。
以海爾為例,其洗衣機的銷售利潤也許并不高,但依靠衣聯網技術獲得的服務黏性和存續的生態鏈收益遠遠大于一臺洗衣機的銷售利潤所具備的價值。
波音公司等飛機制造企業賣出一架飛機后,購買飛機的機構在飛機的報廢年限內都是波音公司的客戶—飛機的維護保養和零部件的整個生命周期都將由波音公司說了算。
這種重在生命周期過程管理類型的后市場服務,最終利潤往往比商品銷售的利潤更高,這從某種意義上代表了未來商業的發展趨勢。而要做到商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就必須在最開始就做好產品及零配件的源數據編碼和管理。
標準化是一道檻
有業內人士表示,產業互聯網所需要的數據互聯互通,需要能夠針對同一個或一類物體在制造企業內部、行業內部、跨企業、跨行業信息應用過程中進行統一表達以及標識尋址。
對于許多企業來說,有了物品編碼,但沒有統一標準,也就是說如果這個編碼由企業自己編制,只能算是企業內部編碼,依然無法走出企業閉環系統,實現全行業互聯互通和效率提升。
在李建輝看來,從產品生產源頭,就應遵循GS1全球標準為每個產品賦予一個全球獨有的身份標識,并建立一套基礎主數據信息,應該成為產業數字化下的產品標配,也是整個產業實現建設一套完整的、通用的、統一的數據解析及理解體系的核心基礎。
然而,在當前階段,工業制造企業還缺乏這個意識,標準的建設還面臨著一些問題。
比如,實體對象在不同行業、垂直領域的用途不同,會造成這個實體對象的表達方式不同;不同企業在不同時期建設信息系統的目的及用途不同,會造成了信息表達的差異性。
在使用信息時,存在不同的語境、上下文,會對信息的理解產生了影響;企業只能基于自身業務的理解,開發建設滿足自身業務發展的標識解析體系,缺乏向社會公開開放數據的意愿和趨勢;不同企業信息的存儲、表示、應用差別巨大,無法供第三方調用。
目前,大量工業設備沒有實現互聯互通,特別是使用年限較長的設備,已經不具備智能化改造空間;而已經實現聯網的設備,采用的也大多是不同總線連接協議和不同的通訊連接端口設備,無法互聯互通。
此外,不同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采用的是不同公司開發的系統,也沒有統一的接口進行互聯互通。
目前,我國在面向物聯網信息空間的語義理解方面還有許多工作做,尤其是標準化方面,制造企業對一套開放共享的標準有著實際性的需求。
GS1數字鏈接標準可以為企業提供產品數字化、智能化管理與營銷的解決方案。強制標準缺失的問題客觀存在,但不影響企業深度推行全球統一編碼體系。
關鍵的原因是,編碼技術僅是表征,而重要的是物品的源數據和企業經營、管理物品編碼的思路,要確保每個產品、每個設備、每個服務在整個供應鏈以及產品全生命周期內都是可識別的,從技術上看,基于GS1全球統一的標識標準的解決方案完全可以實現。
標準不統一,可以在未來標準出臺后統一;但經營思路的差別,則可能讓不同企業在標準統一前就已經拉開差距。這么看,企業或許應該盡早轉變思維,從產品源頭抓起,看看自己有沒有用上符合全球標準的物品編碼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