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衣展的馬太與虹吸——深度解析2017深圳內衣展
周一去閨蜜公司探班,遇上剛剛大學畢業1年的熊MM。她就職于深圳某知名IT公司,午間休息時間總是與跟她年紀差不多的姑娘們一起,掏出手機來一把游戲,或者研究某寶上又淘了什么好東西,分享購物車已經成為年輕人線下社交的必備話題。
熊MM所代表的是新一代中國大城市的消費者,逛街、上課、跳舞等不同的場合她都需要不同風格的服裝與之相配,她們討論的目的永遠是嫌衣服不夠多,因為太多場景需要“搭”,太多場合需要“秀”。
這一屆雙一十,熊MM買了號稱一年的內衣,買同場景的衣服,搭配不同場合的內衣,她們不再把目光僅僅鎖在H&M,優衣庫,維多利亞秘密上,密扇、內外、大內密探……還有很多個性鮮明的小眾品牌也都在她的涉獵范圍之內。
折返來看剛剛過去的2017年雙十一內衣行業銷售排名數據并無太多意外,硬說有驚喜也就是如內外之類的垂直領域內衣電商的首次入圍,相比其他幾家繁華,近年來二三線品牌逐漸失去低價優勢地位,企業嘗試眾多轉型仍無法阻斷強者的虹吸。
事實上,早在2011年,泛內衣行業就有專家提出,馬太效應即將來臨。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在品牌資本領域內是普遍存在的市場現象:強者恒強,弱者恒弱,贏家通吃,成為微觀經濟學的自然支撐,2017年馬太效應已經開始!
內衣展所在的展覽業本身也在發生著因科技而帶來的巨變。舉個簡單的例子,早在2014年開始,國內家具展幾大巨頭開始聯手打造垂直領域家具生態,其經歷過程與現在內衣行業無差一二,兩極化紛爭最終還是抵不過寡頭的自然磁場,馬太效應最終形成。
另外一個例子——移動互聯網行業,剛剛結束的高交會就是幾經博弈后的結果,最終走向質量與資源雙優的一端,由此引出絕大多數優質專業觀眾的圍觀,形成聚合閉環,其經歷也跟正在發生的內衣行業十分雷同。
馬太效應最終結果是,能夠造成虹吸效應的一端由于科技或跨界形成標準,開始另一輪新的搏殺。事實上,搏殺還沒開始,很多企業已經丟失了登上諾亞方舟的船票。
深圳內衣展——作為內衣行業最大的市場化展示平臺,相比中小型展會人氣驟降的無奈,即將開幕的2018年SIUF內衣展并未受到內衣行業震蕩期的太大影響,同比去年年簽約率高出80%以上,相對火爆。
其參展商組成部分略有變化,符合馬太效應反映:晉江、汕頭、佛山等地,產業集群組團參展需求增加;創新品類參展商和跨界品類參展商數量激增;代理商品牌數量暴漲,一種圍繞最接近C端的內衣店生存形態,打造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商品品類升級轉型也可能生成。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