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纖維流行趨勢與中國輕紡城“雙向奔赴”
絲路長卷,纖聚柯橋。5月7日,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浙江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材料創新與應用論壇暨中國輕紡城紡織新材料中心主題對接活動”在紹興柯橋召開。本次活動圍繞中國纖維流行趨勢及主要篇章應用趨勢、萊賽爾纖維的應用趨勢,以及如何推進纖維材料到下游面料、品牌的精準協同和生物基化學纖維、氨綸、纖維素纖維、彈性復合聚酯纖維、錦綸纖維的開發與應用等話題進行專題交流,解碼我國紡織化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中共紹興市柯橋區委常委、中國輕紡城黨工委書記袁笑文;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靳高嶺;浙江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潘建華,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百通,副總經理季江鋒,北市場分公司總經理阮海鋒;東華大學高性能纖維與制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王華平;浙江省紡織面料設計協會秘書長張井波,以及中國輕紡城市場經營戶、行業重點企業代表、業內專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媒體代表等200余人參加活動。
雙向奔赴,共育新質生產力
培育新質生產力是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越來越多元化、專業化的市場競爭中,如何利用科技創新推陳出新,研發產銷對路的商品,已經成為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新材料作為紡織產業體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對加快柯橋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躍升、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
▲端小平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在致辭時表示,今年的熱詞 “新質生產力”,關鍵在“新”,關鍵在“質”。自2012年首次發布以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始終致力于將國內最新、質量最好、差異化程度最高同時也是國際領先的纖維新材料傳遞給下游企業和用戶。在此過程中,逐步將纖維流行趨勢與紗線、面料、服裝等下游流行趨勢和產品開發結合起來,努力成為引領產業價值鏈提升的重要引擎。可以說,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為紡織行業全產業鏈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三品”戰略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紡織行業只有上下游聯動,不斷產生疊加效應,才能持續穩固、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和國際競爭能力。這是中國纖維流行趨勢一直致力推動的重點工作,在前行的路上,中國纖維流行趨勢也一直在尋求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對于此次活動,端小平由衷地說,“我想這是一次中國纖維流行趨勢與中國輕紡城的雙向奔赴,也是一次上下游產業鏈的雙向奔赴。”
▲袁笑文
中共紹興市柯橋區委常委、中國輕紡城黨工委書記袁笑文表示,柯橋區被譽為“托在一塊布上的經濟強區”,“柯橋紡織”是全國紡織首個價值千億級區域品牌。近年來,紡城柯橋積極探索紡織新材料的應用和創新,集聚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等一系列高能科創平臺,并以先進纖維和復合新材料為主攻方向,全力引育龍頭企業、鏈主項目,高標準打造新材料產業園,培育“新星”產業群,打通了原材料到纖維、紗線到面料及檢驗的全產業鏈,構建起了集研發、生產、商貿、時尚于一體的現代產業生態脈絡。袁笑文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匯集業內頂尖思維和聲音,深度探尋紡織新材料創新基因與產業鏈協作新模式,大力促進新模式、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和應用,為柯橋紡織向先進制造、高附加值產業邁進劃出濃墨重彩的一筆。
▲潘建華
作為亞洲最大的紡織品集散地之一,中國輕紡城一直以來都是紡織行業的風向標。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潘建華在致辭中指出,未來的競爭是供應鏈、服務鏈、創新鏈、價值鏈的綜合競爭,紡織產業鏈上下游只有秉承求進、求變、求新的精神,走合作共贏之路,才能迎來更好的發展。依托龍頭面料市場和印染產業集群優勢,中國輕紡城集團在中國輕紡城的核心地帶建立了面向產業上游的紡織新材料中心,旨在實現紡織材料企業和面料、成品制造商的“面對面”互動。同時,輕紡城集團正在建設面向產業下游的電商選品中心和面料成衣化平臺,從而打造一個能夠快速傳導下游動態、緊密聯絡中游企業、準確指導上游生產的新材料創新“高地”。
▲王百通
如何立足龍頭專業市場集群,打造紡織供應鏈新模式?浙江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百通在致辭中表示,中國輕紡城擁有超大規模產業集群、前沿產業趨勢、豐富品類支撐、廣闊銷售渠道、密切產業鏈協同、廣泛新材料運用,服裝需要面料、材料的新概念,增強產品吸引力、客戶粘性,面料企業要靠差異化“突圍”,就要從紡織源頭探索面料設計研發的新方向?;诖耍袊p紡城紡織新材料中心致力于構筑展貿一體化平臺窗口,為面料產品的設計研發提供強有力支撐。中心位于市場核心區域,與北市場、東市場、聯合市場等的距離均在步行5分鐘范圍內,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引入新材料尖端集聚,市場經營戶能第一時間接觸到最新型的紡織原材料,材料企業也能快速了解市場動態、推銷產品并得到產品反饋,推動上下游雙向奔赴、協同創新。此外,王百通還就紡織新材料中心的空間布局、優惠政策、配套服務等內容進行介紹。
趨勢引領,探索研發新路徑
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主題、篇章的研究是基于政治和經濟、科技和環境、科學新突破等熱點與大事件,通過熱詞檢索、流行元素預測調研、主題征集、形式研究,最終確認發布。今年發布的主題為“聚變與萬象”,即積聚至善于思變,而勇于造浪潮;在千變萬化中包羅萬象,在不斷充實自我的過程中,不斷創空間、賦價值、預未來。
▲王華平
“時尚端需要不斷加大對纖維材料的認知,這樣才能更好地開發出流行產品。從纖維流行趨勢發布來看,我們希望不斷創新,找到流行關鍵詞,進而能運用到終端,并打動消費者;希望能真正形成從纖維產業鏈到品牌價值鏈的融合;希望更多新纖維產品能和下游實現聯動,可以在下游實現更多轉變和應用?!?strong>東華大學高性能纖維與制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王華平對桐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24/2025進行了系統的深度解析。
桐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24/2025四大篇章中,“纖 ? 多元探索”包括彈性纖維和舒感纖維2類7種產品,代表著中國纖維從微妙之處帶來舒適享受,塑造著舒彈隨身,愉悅隨行的生活方式?!袄w ? 回溯自然”包括生物基化學纖維、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和原液著色化學纖維3類10種產品,其以自然界中的“綠色原料”為基礎,通過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原液著色、易染產品開發等“綠色”關鍵技術,推動紡織產業鏈綠色可持續發展?!袄w ? 功能解構”包括涼感升級纖維和多功能復合纖維2類6種產品,以科技解構出與生態、功能、情感共融共生的多元存在,更加關注人們的健康需求;纖 ? 極限升級”包括鞋服用特種纖維和產業用纖維2類6種產品,以更輕、更強、更韌、更耐高溫的姿態,用于鞋材、消防服、飛行服、航空航天等領域。
▲廖小蕾
逸尚創展(上海)科技有限公司POP趨勢創意總監/首席專家廖小蕾作《桐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24/2025——篇章一:多元探索入選纖維應用趨勢解析》?;谕├?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24/2025,從柔潤觸感、透氣舒爽、機械彈力、綠色環保四個方向提出材質升級新趨勢,并立足鞋服、休閑運動服、時裝、貼身打底等領域,分享了同質異構復合彈性聚酰胺纖維、彈性復合仿棉聚酯纖維、異型雙組分滌/錦復合纖維、陽離子改性聚酰胺6纖維、全消光細旦多孔扁平仿絨聚酯纖維、異形混纖共聚改性聚酯纖維、親水抗起球改性聚酯纖維的應用趨勢。
戰略簽約,共謀發展新未來
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助力更多優質纖維服務中國輕紡城優質商戶企業,加強中國輕紡城纖維新材料新質生產力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和浙江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共享資源和優勢。同時,共同推動中國輕紡城紡織新材料中心在“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推廣與應用平臺”的建設,未來將在新材料展示對接、資源賦能、互動交流、纖維新材料主題活動等方面開展系列工作。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靳高嶺(右),浙江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百通(左)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靳高嶺(右),浙江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季江鋒(左)
此外,中國輕紡城與天竹聯盟、浙江興發化纖集團有限公司、太極石股份有限公司、紹興泰鼎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蘇州普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豐原生物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永榮錦江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三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春盛環保纖維有限公司、纖絲紡環保材料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蘇州龍杰特種纖維股份有限公司、連云港杜鐘新奧神氨綸有限公司等簽署意向入駐合作協議。
綠色賦能,舞動可持續時尚
萊賽爾纖維以可再生的植物木漿為原料,加工工藝環保,廢棄物可降解,具有良好的吸濕性、透氣性、柔軟性和懸垂性,能與多種纖維混紡,為高端時裝、休閑裝、家居服及家紡產品等提供了豐富的面料選擇,被譽為“21世紀的綠色纖維”,已于2015年實現國產化。
▲張子昕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萊賽爾纖維分會秘書長張子昕分享了萊賽爾行業發展及下游應用趨勢展望,并介紹了《2024萊賽爾纖維應用趨勢報告》的編制背景、思路和重點內容。他表示,“近年來,萊賽爾纖維市場規??焖僭鲩L,2023年國產萊賽爾產量約33.6萬噸,這說明萊賽爾的下游應用領域及各領域應用也在快速發展。如越來越多的棉紡企業正從紡純棉或其他纖維,嘗試轉產純紡或混紡萊賽爾纖維,紗線、面料、印染等環節企業已經開始逐漸掌握萊賽爾的優缺點,通過纖維配比、加工工藝等調節手段來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產品附加值。隨著下游對萊賽爾纖維的了解愈加深入,其混紡面料品種越來越豐富,部分男女裝品牌企業萊賽爾纖維用量也在提升。萊賽爾纖維正在逐步成為一種主流的化纖產品,市場空間可期。”
▲王樂軍
作為環境友好纖維,生物基化學纖維發展前景如何?恒天纖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樂軍作《生物基化學纖維的可持續發展》報告。他指出,當前,世界化學纖維的發展面臨著資源和環境的約束,生物基化學纖維以生物質為原料或含有生物質來源單體的聚全物所制成,具有環境友好優勢,且與粘膠、棉、滌綸、錦綸性能對比,部分生物基纖維在強度、斷裂伸長率、模量、回潮率、保水率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目前生物基纖維總產能僅占化纖總量的1.25%,還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針對纖維新材料未來技術發展方向,王樂軍提出:一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二要持續關注技術綠色低碳發展,三要大力提高纖維材料數智度。
▲張斌
“公司從原物料獲取、運輸、生產階段、包裝材料等生命周期各環節減少碳排放?!?strong>連云港杜鐘新奧神氨綸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斌分享了氨綸可持續產品開發現狀。其中,奧神?GRS消費前再生氨綸生產過程中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約70%左右;奧神?消費后再生氨綸采用消費后廢舊聚酯(PET)瓶料,產品消費后再生料含量超過30%,是目前全球首款消費后再生氨綸產品;奧神?生物基可降解氨綸纖維采用生物基二元醇取代PTG制備氨綸纖維,具有可降解性和可回收性,生物碳含量高,可降低生產成本。未來,公司將結合大健康、人工智能、雙碳環保三大熱門產業,圍繞綠色環保、科技創新、品牌厚植、數字賦能,踐行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升戰略。
▲劉輝
唐山三友興達化纖有限公司產品研發部部長劉輝分享《唐絲?纖維素纖維--以可持續助力時尚健康》。圍繞可持續時尚,唐絲?品牌積極構建可持續體系,實現從原料到產品的全鏈條、全過程生態監管,開發出環保纖維?EcoTang?、唐絲?Ecocolor、循環再生 ReVisco?等可持續產品。其中,唐絲?EcoTang?原料來源通過FSC認證,產品安全通過可持續紡織生產STeP認證,清潔生產符合符合Eubat標準、清潔生產審核指南,LCA原生低碳,EcoTang?LCA數據為2.83kg CO2-eq,廣泛應用于針織衫、外套、牛仔、毛衣、西裝、嬰兒裝、T恤衫、運動服、風衣、家紡家居、內衣服飾等,目前已經追溯到有56個國外品牌已使用該產品。
轉變思維,推動應用新升級
▲洪巖
如何用時尚的眼光看待纖維與紡織服裝產業?蘇州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系副主任、法國Carlin設計流行及品牌策劃機構中國區CEO洪巖分享《時尚之質與纖維面料企業新生產力》報告。洪巖認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本質是“道”和“術”,要思考身份角色的轉變,思維方式的轉變,如供應鏈/加工商向著時尚產業服務商轉變,產品/生產思維向著時尚思維轉變。洪巖通過吸引力法則,提出差異化是品牌建設的基礎,立足講好品牌故事、產品展現形式創新等方面提出,故事=顧客+欲望+溝通,要讓技術可視化,通過時尚感、科技感、未來感、可持續體現設計靈感與風格定位。
▲潘申洪
從纖維到下游,如何有效協同精準研發?“用戶決定場景,場景決定功能,功能塑造風格,從功能變化看功能、紗線、色彩,從競品視角看基本面料、基因植入、功能植入,從風格變化流行趨勢看色彩面料的混搭風格、混用風格、創意變化?!盩EA.紡智匯創始人品牌面料企劃導師潘申洪認為,服裝的未來在于面料,面料的未來在于纖維,只有纖維、面料、服裝融合,紡織服裝產業才有未來。面料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捋清業務邏輯關聯,從經營企劃、設計企劃、視覺企劃、面料企劃中設計精準面料,在某種形式下,抓到某個機會,做好某個產品,細分做強、系統合力,圍繞人、貨、場、紗線、面料、服裝、企劃、研發、設計9個維度出發,體現產品功能價值、應用價值、情緒價值,尋找第二曲線。
▲孟紅軍
什么是非氨綸彈性纖維?江蘇三聯新材料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孟紅軍分享了非氨彈性復合功能性纖維開發與應用研究。非氨彈性纖維,即不含氨綸的彈性纖維。與氨綸相比,非氨彈性纖維具有持久彈性、耐疲勞,耐日曬、可存放,彈性回復小、沒有束縛感,隨意染,尺寸更穩定、不卷邊,方便回收重復利用等優勢。非氨彈性纖維包括LTY?、SORONA?、T400、T800等。在此基礎上,三聯自主研發的LTY?彈力復合紗、國產T400彈力復合紗、T800彈力復合紗,可廣泛應用于泳衣面料、戶外面料、運動面料、瑜伽面料、醫用醫用繃帶,創口貼等。
▲鄭裕磊
福建省恒申合纖科技有限公司恒申集團化纖板塊研發工程師鄭裕磊分享《差別化錦綸產品開發與應用》。作為全球領軍尼龍6全產業鏈企業集團,恒申集團擁有國際先進HPO plus?己內酰胺生產技術和極具競爭力的己內酰胺一體化產業園,打造了綠色環保、功能、仿天然絲、高強絲、粗單纖系列等多元化產品矩陣。其中,綠色環保系包括蓋錦綸6-再生、錦綸6-生物降解、錦綸6-EcoLactam、錦綸6-原液著色,功能系列包括錦綸6-膠原蛋白、錦綸6-遮蔽絲,粗單纖系列包括單絲、母絲、粗單纖復絲,粗旦錦綸6單絲及分纖母絲紡牽一步法高速紡關鍵技術與裝備更是榮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當下,基礎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融合發展持續演進,以新質生產力推動現代紡織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新征程已經開啟。大力發展紡織材料產業,是市場所需、發展所系,是順勢之舉、應時之變。本次活動以產業鏈為橋梁,以一絲一縷為牽引,推動上下游攜手并進、同心發展,在“變局”之中把握好“定數”,助力中國輕紡城成為紡織科技的驅動者、時尚設計的引領者、綠色發展的實踐者。
活動同期,主辦方帶領纖維新材料企業代表走進中國輕紡城聯合市場、東市場,參觀中國輕紡城紡織新材料中心,深入了解市場經營戶對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及需求,并邀請國內優質纖維企業進行產品展示,與中國輕紡城優質企業現場對接,合力推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共贏未來,從紡織源頭帶動柯橋紡織發展新質生產力。
▲參觀
▲企業展示
?。▉碓矗褐袊瘜W纖維工業協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