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大熱傳統服飾品牌集體迎來“拐點期”
19年,國內的服飾行業正處于“拐點時刻”。目前8成服飾品牌與阿里云合作,其中國貨收入增長喜人,達24%。可以說,阿里云已經成為服飾品牌轉型的新法門。
1:國潮+數字潮,服飾業迎來“拐點時刻”。
我們觀察到,目前服飾行業主要受兩股潮流的影響較大。
“國潮”大熱。從2009年到2019年,中國品牌的關注度從38%提升至70%。我們從天貓平臺的數據了解到,2019年1月-7月,“國潮”關鍵詞的搜索量較去年同比增長了近400%。這些搜索用戶中,過半數是90后和00后消費者。市場釋放了積極訊號。
全面推進的數字潮。根據《2019數字化趨勢報告》顯示,零售業在未來3-5年內,數字化程度有望達到70%-80%。
當技術與商業同步巨變,就會產生“拐點”,導致業態出現指數級增長。「零售商業評論」認為,一面受國潮崛起的影響,另一面數字化將帶來長效推動,服飾行業正迎來其“拐點時刻”。我們判斷,或許在未來的3-5年內,行業還會呈現新一輪爆發式增長。
2:8成著名服飾與阿里云合作,國貨崛起平均增收24%。
而作為國貨的代表品牌,李寧、特步、雅戈爾、紅蜻蜓、太平鳥、百麗、安踏、波司登等,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身影,就是阿里云。
12月18日,在第二屆阿里巴巴ONE商業大會上,阿里巴巴副總裁、阿里云智能新零售事業部總經理肖利華透露,8成著名服飾企業已同阿里云合作,其中國貨品牌崛起,收入平均增速24%。借助阿里云新零售,它們已經駛入增長快車道。
那么,帶來的直接效果和拉動的業績增長如何?我們來看幾個實例:
李寧
此前李寧也遭遇了自己的5年自然災害,面臨關店大潮,企業危機,退休的李寧不得不重出江湖。也正是這位體育老將李寧的再度出山,得以力挽狂瀾。
改變戰略之后,李寧于2015年復蘇,銷售和訂單雙位數高增長。2017年李寧集團收入達到88.74億元人民幣。2018年,成為出海中國品牌中最受歡迎前20名,營收破100億。
到2019年,李寧的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實現營收62.54億元,同比增長32.7%,凈利潤實現7.95億元,同比增長196.0%。其業績增長主要來源于線下門店的渠道優化和電子商務的收入上升。
目前市值已經突破500億港元大關。
當然,好業績的背后,也得益于李寧的一個關鍵舉措,就是與阿里云合作后,進行全鏈路數智化改造。其中,數字化門店是重要一環。目前,李寧在全國擁有7000多家門店,全渠道及數字化店鋪已經超過1/5。
同時,李寧的經營效率得以全面提升:2019年上半年平均存貨周轉天數減少11天至74天。存貨結構中,新品(6個月或以下)占比提高,新品售罄率增長超過2個百分點。
李寧不僅變潮了,數字化改造的李寧也變得更“智能”。
特步
同樣實現逆勢翻牌的還有特步。
從2012年開始,特步業績下滑,最兇險的時候門店總數從巔峰時期7500多家下滑至6000家。
但到了2015年,特步董事會主席兼CEO丁水波痛下決心,花1000萬重新做信息系統建設。
回想起當時做這個決定,丁水波還歷歷在目。
2015年的一天,特步CIO向丁水波建議,把現行基于批發模式的分銷、零售相關系統打碎、改造、重組,建立“業務中臺”,并且全部搬上阿里云。丁水波當場批出1000萬 ,開啟了“3年戰略變革”。用他的話說是,在兩件事上他絕不卡經費,一是人才培養,二就是信息系統建設。
事實證明,他的這個在當時看似冒險的決定,卻成了特步逆襲的關鍵點。
2017年,特步與阿里云合作打造的“特步全渠道零售平臺”正式上線。
基于阿里云的技術支持搭建起的業務中臺,將特步的會員、訂單、庫存、物流、結算系統全部打通,形成商品中心、渠道中心、庫存中心、會員中心等,集團全局通用,供前端業務調用。統一接口下,各個場景下產生的數據也可迅速回籠。
三年改革路,特步扭轉頹勢,門店規模恢復凈增長。2018年,特步營收63.8億元,同比增長24.8%。而據其半年報,特步上半年業績穩健,收入及盈利均同比增長23%。
雅戈爾
從2016年雅戈爾董事長李如成喊出“五年再造一個雅戈爾”后,這家歷經40年風雨的中國男裝巨頭開始了一場自我變革。
2018年中,雅戈爾智能工廠上線,打造了全亞洲先進的數字化西服車間,并建設智慧銷售平臺,打通線上線下。
2019年年初,雅戈爾加入阿里巴巴A100戰略合作計劃,以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為基礎,幫助其加速數字轉型。
李如成表示,雅戈爾和阿里巴巴的這一次合作,不能光從效益角度去考慮,要從一個新的探索角度去看,到底新零售能做成什么樣。
“以前只知道盯住消費者的口袋,但是不知道怎么服務客戶。服務也就是給VIP打打折。有了數據技術的洞察,就能知道了。”
雙11,雅戈爾通過數字技術精準地對1000萬人進行線上觸達,為自己帶來了四分之一的增量。此外,全域一盤貨,線上成交,線下服務。最終,雅戈爾線上線下銷售額達1.24億元,同比增長88.8%。
波司登
當年巔峰時期波司登羽絨服占到了世界羽絨服生產的三分之一,成為當之無愧的"羽皇"。
2012年,波司登迅速開店,一年內新增門店4665家至13009家。
然而,波士登的市場滑鐵盧開始了。
2013年全國關閉門店為3000多家,而2015年關店數量更是驚人,直接關閉5000多家門店。
波司登之所以業績連續虧損,不外乎其主營業務羽絨服極強的季節依賴性、設計落后不時尚、過度擴張店鋪、業務單一、淡旺季明顯等因素影響。從2016年開始,波司登著重提升自己的品牌價值,由此我們也能看到其在品牌重塑、產品升級等戰略上一連串的動作。
而后與阿里云合作建設“零售云”平臺,實現會員通、零售通、庫存通的新零售三通。帶來的直接成效是:庫存中心的智能補貨系統有效減少缺貨損失21%,售罄率同比增長10%。
3年的時間,昔日“羽皇”波司登強勢回歸,發展勢頭迅猛。
那么,為什么這些服飾品牌,都要選擇與阿里云合作?其實就在于搶占市場的先發優勢。
3:未來之路,全鏈路的數字化勢在必行。
新零售的核心是“人貨場”的重構。而對于服飾業,我們認為這三個關鍵要素正在快速的發生變化:
1、人變了。目前來看,中國2億新中產階級的消費力在全面爆發。同時Z世代的年輕人已經成為了購買主力,TA們在購買服飾的時候,對國潮、品質、個性和圈子消費越來越看重。
2、貨變了。以消費者為主導的C2B產品開發已經成為一大趨勢。這樣服飾商家對消費趨勢判斷的準確性和決策力,就提出了更高要求。
3、場變了。線上線下的加速融合,電商和實體已經密不可分。比如優衣庫已經實現線上線下同質同價,線上下單線下取貨等,為的就是讓消費者更便捷。
而商家要想做到對各個環節變化的快速響應,全鏈路的數字化就勢在必行。
我們此前接觸的很多傳統服飾企業,甚至有些規模已經做得很大,但它們都普遍存在的問題:部署了CRM、ERP等內部管理系統,但割裂嚴重、成煙囪式分布。
這樣也就沒法實現“人貨場”三者關系之間的高效互通。直接表現的就是:市場信息到管理決策之間的反應不及時、前端銷售與后端服務之間產生斷層、線上電商與線下門店之間“失聯”等等核心問題,而它們真正缺的其實就是“一朵云”。
阿里云推出了為零售行業量身定制了一站式全鏈路數智化轉型升級五步曲,助力企業實現降本增效、業績增長:
1、基礎設施云化。服飾行業高周轉、上新快、業務場景特別多,云化能解決技術統一、業務統一的問題。
2、觸點數字化。全方面了解消費者,TA們看了哪些商品,試了什么商品,到最后成交,以及后期消費者對商品使用的反饋情況等都可了解,最終完整閉環。
3、業務在線化。利用數字化運營和管理平臺釘釘,企業可實現云端移動化辦公,進行人員管理、組織運營流程維護、工作流協同、在線培訓,企業上下游在線化連接,使企業“組織在線、溝通在線、協同在線、業務在線、生態在線”,實現企業經營管理在線化、數字化。
4、運營數據化。企業在經營的各個環節都會產生數據,如何將企業內部數據信息進行管理并加以開發利用?多個部門之間都有數據,如何整合?只有數據中臺,才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5、決策智能化。關鍵信息在數據、業務雙中臺融合,通過全面上云后的算力加持,企業能夠有效決策。
阿里正是靠這5大板塊,助力企業實現一站式全鏈路的數智化轉型。
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表示:阿里巴巴把云智能技術基礎與商業系統結合, 是面向未來社會新的商業操作系統。企業通過新品、新客、新組織實現增長,離不開新的技術基礎設施,今天的“新”是因為有了新技術,消費者成為在線的主體,企業需要用新技術實現增長。
—后記—
媒體認為,新一代消費者的崛起,引發了新的個性化消費,市場結構也進行了全面的重組,國內傳統服飾品牌集體迎來“拐點期”。
可以想象,服裝今后的市場競爭還會更加激烈,品牌商和零售商需要及時在奔跑過程中調整自己的姿態。未來零售的環境,一定是新消費與數字化的DNA雙螺旋。只有兩者都把脈到位并協同發展,才能占得市場先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