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帶量采購影響擴散:多家連鎖藥店打響價格戰
2019年12月29日,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布《全國藥品集中采購文件(GY-YD2019-2)》,第二批帶量采購提上日程。帶量采購對行業的影響日益明顯,連零售藥店都無法“獨善其身”。
自帶量采購落地后,多位藥店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試點地區受沖擊很大,采購不到中標產品、藥店與醫院藥品倒掛嚴重、客戶又回流到醫院等。
而隨著此前25個品種全國擴面,第二批帶量采購提上日程,藥店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為了生存,一些藥店主動選擇跟進執行帶量采購價。一場價格戰,硝煙逐漸彌漫至零售藥房行業。近日,老百姓大藥房、益豐大藥房、漱玉平民大藥房等多家大型連鎖藥店都發布公告稱跟進4+7帶量采購品種價格,與醫院同價。
“同藥同價”
隨著公立醫院零差率銷售、提高慢病門診統籌比例、4+7帶量采購等政策陸續發布并實施,藥店與醫院之間再次出現了價格倒掛的局面,藥店的藥品價格相對醫院優勢不再。也正因為醫院出現了藥品“價格洼地”,部分地區出現了患者排隊去醫院購藥的情形,藥店的藥價問題也屢次被患者投訴。
西安怡康醫藥連鎖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怡康醫藥)總經理王彤也描述了“4+7”城市25個品種試點帶量采購落地后的尷尬局面:與每個廠家都進行了溝通,但幾乎都不愿意供貨,25個品種可能只有4個給降價后的價格,在西安,已出現客戶回流到醫院現象。據了解,西安醫院與藥店間的藥價出現價差,國產阿托伐他汀鈣片醫院只要6.6元,而藥店要45元,相差近7倍。
而此次怡康醫藥再次積極應戰。怡康醫藥稱在最新國家醫保談判結果出爐后,第一時間積極與中標廠家進行談判,成功使14種“砍價藥”以極低的中標價格入駐怡康。
怡康醫藥表示,從2019年12月10日起,陜西民眾就可以在全省怡康醫藥1300多家門店購買到質優價廉的“4+7”中選藥品,且與醫院同品同質同價。“統一執行國家集采中標價,對于緊缺的品種,我們采取提前預訂,優先拿貨的原則。”
而以最新的醫保準入談判中,國家醫保局的部署安排看,未來至少對于通過帶量采購、醫保談判實現大幅降價的藥品,在醫院、藥店將實現同藥同價。早在2019年6月,國務院一次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指出,國家醫保局成立以后,局黨組高度重視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工作,特別是對民營醫療機構納入定點工作也高度關注。
實際上,除了怡康醫藥外,還有多家連鎖藥店跟進帶量采購。
2019年12月10日,區域龍頭藥房漱玉平民大藥房對外發出消息稱,堅決執行國家醫保局政策,連鎖藥店可以經營的22個集中采購產品,2019年12月起,山東全省1600余家門店將統一執行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標價格。
2019年12月18日,益豐大藥房在其官微發布消息稱,如果消費者在2公里內益豐以外的其他市場機構,購買了低于該店零售價或會員價的同廠同規格藥品,一經核實,益豐將按藥品的最小銷售單位差價3倍返還。截至目前,該信息已經超過10萬的閱讀量、獲贊量超過5000。
2019年12月20日,老百姓大藥房官微發文稱,正在利用全國布局的規模優勢,與各大品牌廠家積極洽談;堅決執行國家中標價格,全國22個省份的超5000家門店與醫院“同藥同價”。
在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看來,帶量采購對公司而言短期是利空,長期是利好。短期來看,價格會表現出來有對比;長期來看,則會推著招標落選的企業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靠攏。并指出,零售行業正在組織企業跟廠家談判,保證一年的銷售量,承諾帶量采購,爭取廠家對價格優惠。
處方藥外流
實際上也有部分省份鼓勵醫保定點零售藥店積極參與帶量采購工作,如山東、江西等地陸續發布藥品帶量采購實施方案。
2019年5月,浙江省藥械采購平臺就發布《關于全省性醫藥連鎖藥店集團開通浙江省藥械采購平臺采購權限有關事項的通知》,英特怡年、華東大藥房、國控大藥房、欣益藥房、云開亞美大藥房等6家全省性醫藥連鎖藥店集團可在浙江省藥械采購平臺申請采購賬號,并開通藥械采購平臺網上藥品采購權限。
不過,有業內人士稱,藥店銷售只能加成15%的藥品,實際上會虧損。
“集采中標廠家的處方藥品原來在藥店銷售額并不大,只占一小部分,而且幾乎不掙錢,屬于低毛利甚至是引流的品種。”一位藥企市場總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開始的11個城市試點25個品種藥對藥店影響并不大。
中康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王強在一次行業會議上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試點城市的連鎖藥店采取了“逐步減少或下架‘4+7’中標產品”“以大包裝特規等方式暫時區隔醫院價格”“側重發展自主定價品種”等一系列的應變措施。
但隨著25個品種藥品全國擴面,第二批集采到來,藥店需要做更多的準備與調整。
2019年12月29日,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布全國藥品集中采購標書,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正式啟動。據悉,此次集采選擇33個品種,采購量計算基數為124億片藥品,涉及100多家醫藥生產企業。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此背景下,此番漱玉平民等連鎖藥店迅速做出反應,一方面是積極爭取進入集采平臺,盡早實現與醫院同品同價,而更為關鍵的是,這一舉措能讓公立醫院的處方外流可以無縫銜接。
對于零售藥店而言,做帶量采購背景下,既有因降價而下架,也有以價換量的增長。在業內達成一致觀點認為,醫藥分家、處方藥外流的政策趨勢不會變。
艾昆緯數據顯示, 2019年零售渠道的處方藥銷售占比達到45.3%,高于2017、2018年的43.6%和44.8%,銷售額則增長了4%。據艾昆緯產品總監王璐向媒體分析,零售渠道處方藥銷售的增長有兩大原因:銷量增長、新產品上市。“處方藥市場的增長,一方面是受銷量驅動,帶量采購導致外企品種降價顯著,提高了藥品可及性,推動產品銷量的上升,這是市場增長的主力;第二大主要動因是新產品上市。”
2019年底,廣東省醫保局、廣東省衛健委、廣東省藥監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藥店做好慢性病用藥供應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門診患者可以自主選擇在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審方購藥,醫療機構不得限制門診患者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探索醫療機構處方信息、醫保結算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
不過,對于業界一致關注的醫院處方流轉出來的方式,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其中涉及環節比較多,更重要的是政策要落實到每個環節,整個過程,需要政府層面推動,需要醫院醫生教育患者,也要中間環節的機構和人員一起努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