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屆全國印染行業新材料 新技術 新工藝 新產品技術交流會成功召開!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是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
為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作為引領印染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促進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形成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4月15日,由中國印染行業協會主辦、江蘇新瑞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新瑞貝·第23屆全國印染行業新材料 新技術 新工藝 新產品技術交流會” 在上海隆重召開。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徐衛林,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會長林琳、監事長陳志華、副會長董淑秀及其他非駐會副會長、副監事長等領導和來自全國各地印染企業及相關企事業單位代表,地方協會領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以及新聞媒體工作者近300人出席了本次會議。
本次會議以“科技引領 創新致遠”為主題,圍繞面料流行趨勢研判與市場需求分析、功能性面料開發與生產實踐、新型纖維面料染整加工技術、熱點難點印花技術、數字化智能化裝備應用等議題展開交流與研討。
上午的會議由中國印染行業協會副會長董淑秀主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致辭時表示,今年是全面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的沖刺之年,也是我國紡織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遷的關鍵時期。
他指出,印染行業作為紡織產業鏈中優化工藝與效能、實現價值鏈提升的關鍵環節,具有多學科交叉、多領域融合的典型特質,是產業鏈中技術創新最活躍、應用性科研成果最豐富、科技創新溢出效應最顯著的產業。“十四五”以來,印染行業科技創新成效顯著,科技自立自強有力推進。對于今后印染行業如何通過強化科技創新,構建更高效能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堅持創新驅動,打造技術策源地,提升產業鏈安全水平;二是深化協同創新,構建融合生態,賦能產業升級新格局;三是深耕質量創新,優化產品供給,推動產業價值鏈躍升。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徐衛林作“功能性面料開發現狀與趨勢”專題報告。他指出,功能性面料是國民經濟和國防軍工不可替代的原材料,高性能、舒適性、多功能、智能化、低成本和耐服役是功能性纖維與織物創新的技術發展方向。他通過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典型的企業案例,從纖維創新與性能挖掘、紡紗技術進步與紗線結構創新、織造技術革新、染色技術創新等方面詳細介紹了當前國內外功能性面料研發成果,最后他分享了當前國際檢測技術發展趨勢,并指出標準創新及牽引是促進企業技術升級的重要驅動力。
江蘇新瑞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林源杰作“紡織領域合成生物技術發展現狀及在印染行業的應用”專題報告。他指出,生物基產品具有零碳、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等優勢,近年來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提高,人們更傾向于選擇環境友好的生物基產品,各品牌商也正積極增加生物基材料的應用以減少碳排放。新瑞貝作為生物基產品供應商,可提供從漿紗、前處理、染色、后整理全系列生物基產品及工藝組合,與傳統工藝相比,新型工藝在節能減排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美力城時尚科技(武漢)有限公司產品中心副總裁化高峰作“戶外運動服裝消費新趨勢對印染面料新需求”專題報告。他介紹,2025年戶外運動面料將呈現五大核心趨勢:可持續材料滲透、智能交互技術爆發、多功能復合性能升級、文化符號與功能美學結合、健康導向場景細分。在技術層面,無氟防水涂層、靜電紡納米纖維膜等創新將解決環保與性能之間的平衡矛盾,而菌絲體皮革和DyeCoo無水染色技術推動可持續突破。未來,戶外面料將通過軍轉民技術轉化和文化敘事設計重構產業價值,從功能防護轉向“科技+情感”雙重訴求,引領時尚與性能并重的新消費時代。
常州宏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顧仁作“宏大智慧檢測技術賦能印染行業高質量發展”專題報告。他介紹,當前,印染行業智能制造步入新的創新發展時期,印染裝備正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近年來染色機、定形機自動化控制水平逐步提升,但因缺少關鍵工藝參數在線測控,無法有效在線管控織物質量指標,智能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宏大智慧基于印染廠對智能化、數字化裝備需求的轉變,近年來開展了系統性的產業創新,推出了系列高性能工藝檢測裝備,助力印染企業優化工藝流程、提高產品品質、實現降本增效。
Carhartt亞洲紡織供應鏈經理金茵作“工裝面料開發與質量要求”專題報告。他指出,面料開發的主要目標是產品升級和品類創新,工裝對面料的需求包括:輕量化、功能化、耐用性、美觀性、易打理和可持續性。為確保面料獲得更好的品質,一是要做到嚴格的產前質量管理,在面料生產前發現并解決潛在的質量問題;二是要保證面料品質的穩定性,工裝在穿著過程中的摩擦次數可能接近或超過測試數據,這就要求面料質量要合格,要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佛山技研智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牟永喬作“DeepTEX紡織印染行業的AI未來探討”專題報告。他指出,DeepTEX可應用于行業知識獲取、產品質量管理、訂單跟蹤分析、生產工藝推薦、財務管理等多場景,目前技研產品已全面接入DeepSeek,構建了數據顧問、工藝專家、染整知識、故障售后、智能客服、運營分析等行業/企業大模型,通過自研的AI開發平臺,深度融合企業業務系統,可覆蓋生產優化、設備運維、質量管控等核心場景,精準賦能印染企業,為企業提供從智能基建到場景落地的全生命周期服務。
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院長許長海作“高端運動和戶外服裝面料對染料的多元需求及實現策略”專題報告。他介紹,高端運動和戶外服裝面料對防水透氣性、耐磨性、耐候性、色牢度、環保性等具有較高要求,在滌棉織物染色過程中,傳統分散染料存在對染液pH敏感、染色牢度低、染色流程長等缺點,青島大學與蓬萊嘉信聯合開發的UWA系列高性能分散染料在耐水洗牢度、耐泡水牢度、耐汗漬牢度、耐高溫定形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同時染色pH值域寬,可用于滌棉織物一浴一步短流程染色,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可滿足高端運動及戶外面料對染料的多元需求。
下午的會議由中國印染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添濤主持。
傳化化學集團紡化事業部棉用硅油研究所產品研發工程師馮一峻以《紡織用有機硅功能化新思考》為題進行了分享。他指出,當代消費者的穿搭呈現專業功能化、場景多元化、運動風格化的趨勢,改善穿著體驗、賦予多種功能成為面料新的發展方向,這對面料印染加工過程提出新的要求:柔軟整理穩定性要求升級,助劑應用向高效集成、綠色環保轉變,特殊性能助劑需求增加。他隨后詳細介紹了傳化綠色生物基硅油制備方案及滌綸高附著力聚酯改性硅油、耐氯牢度提升硅油的應用性能,并提出了濕摩協效牢度提升方案和缸中過軟高穩定協效方案,在硅油新應用方面展開一些創新思考。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紡織服裝學院院長辛斌杰以《健康舒適紡織面料開發及染整加工技術》為題進行了分享。他指出,當前消費者對健康舒適面料需求增加,但當前我國功能性面料開發仍面臨著功能與舒適性矛盾、同質化競爭與創新不足、成本與環保壓力等發展痛點,通過材料創新、結構創新和數字化智能化賦能,是開發健康舒適紡織面料的主要技術路徑。他詳細介紹了抗菌紡織品、超雙疏及自清潔紡織品、柔性可穿戴紡織品、智能濕熱管理紡織品、熱致變色紡織品等功能性紡織品的創新研發及性能,并分享了智能敷料、智能傳感、油水分離膜、吸濕排汗服裝等產業化應用案例。
廣東德美有機硅有限公司研發經理肖成貴以《超凈嵌段硅油在紡織品柔軟整理中的創新應用》為主題進行了分享。他首先介紹了有機硅柔軟劑的發展歷程,他指出目前第四代嵌段硅油具有手感風格多樣、乳液穩定性、滲透性、親水性好,耐剪切、可回修、黃變低等特點,但也存在溶劑含量高、氣味大等問題。他指出,德美公司研發的超凈嵌段硅油新品具備合成工藝先進、無臭無味、高閃點、低環體、穩定性和相容性好等核心優勢,他通過詳細案例介紹了超凈嵌段硅油系列產品的應用工藝和性能。
蘇州鑫海盛天紡織后整理有限公司/蘇州龍德祥紡織面料科技有限公司AI智染顧問余寬亮以《AI技術賦能綠色低碳面料染整加工實踐》為題進行了分享。他詳細介紹了公司數智化系統整體架構,該系統通過智能配方、智慧中控、智慧染程、智慧定形、協同排產、智慧能源等賦能低碳面料生產,并分析了數智化系統給公司帶來的直接價值。他通過分享智慧染程在錦綸面料生產中的應用案例,分析了智慧染程的關注重點和應用效果,他指出基于AI技術實現全流程管控是未來數字化染廠的發展方向。
杭州美儀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紡織印染行業總監潘偉成以《智能儀表助力印染行業降本增效》為題進行了分享。他指出,智能儀表在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產品質量、降低能耗成本、減少廢品損失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他通過企業用水監測、蒸汽計量、pH自動檢測等典型案例,介紹了公司儀表在紡織印染行業的應用。公司研發的IFD200上云神器可搭配多款傳統儀表,具有一體連接、一掃上云、靈活可調、體積小巧、傳輸無憂、安全可靠等特點,可實現儀表數據實時掌握。
浙江嘉名染整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兼浙江省企業研究院院長和技術中心主任施道妃以《多纖維多功能針織面料短流程染整技術》為題進行了分享。她介紹,陽離子改性滌綸、真絲、錦綸混紡面料傳統染色工藝存在多組分纖維上色不均勻、不同染料同浴染色易凝聚、顏色重現性差、染色滲透性差、色牢度低等技術難點,公司創新研發的一浴染色工藝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與傳統工藝相比,創新工藝在耐水色牢度、濕摩擦牢度、抗起毛起球性和平整度方面表現更好,生產時間縮短50%,水、電、汽消耗減少30%以上,污水排放量減少40%。
多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呂江龍以《完全不含雙酚A/B/S/F/AF、苯酚高牢度環保酸性固色方案》為題進行了分享。他指出,傳統酸性固色劑普遍含有甲醛、苯酚、雙酚等成分,存在環境風險和健康隱患,隨著環保法規及國際品牌供應鏈環保要求日益嚴格化,環保型酸性固色劑成為發展趨勢。他詳細介紹了公司兩類高牢度無酚環保固色解決方案:織帶用浸軋或連續染色類AF-450系列和染色用浸漬類AF-489系列,這兩類產品都具有明顯的環保優勢,符合各地區、各組織的環保法規要求和品牌商的環保指標,同時固色牢度提升性好、工況兼容性佳,處理后對織物顏色影響小。
浙江越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愛義以《滌綸面料如何提升染色一次成功率》為題進行了分享。他指出,染色一次成功率是印染企業生存的根基,與布面一次成品率相輔相成,通過規范化管理和技術應用可提高染色一次成功率。他通過介紹滌綸織物染色原理,深層剖析影響滌綸織物著色效果的主要因素,詳細總結生產實踐經驗,得出結論:做好坯布檢驗管理是提升染色一次成功率的基礎,保持平幅精練、預縮、預定形、堿減量、染色、后整理等生產工藝流程一致性是提升染色一次成功率的重要舉措。
上海安諾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吳冬以《聚乳酸面料染整新工藝研究與成果分享》為題進行了分享。他首先介紹了聚乳酸纖維的各項物化性能,并指出PLA纖維在自然條件下可生物降解,是一種環保型纖維;雜質少,前處理工藝簡單;不耐高溫,染色溫度適用100~110℃;耐酸不耐堿,染色pH通常在4.5~6。隨后他介紹了PLA纖維染色的淺色三原色和中深色三原色,并結合客戶具體案例分析了PLA纖維染色性能。最后他分享了公司安諾可隆NPW系列生態環保型分散染料特性和染色性能。
愉悅家紡有限公司印染總工程師高志超以《聚乳酸面料染色工藝研究與生產實踐》為題進行了分享。他指出,聚乳酸纖維具有生物降解性、環保性、吸濕導濕性、抗紫外線性、抗菌防霉性、燃燒安全性等性能,符合國家發展戰略和品牌客戶需求,但聚乳酸纖維染色過程中存在染色不均勻、色牢度低、染色后纖維受損傷等問題。他詳細分析了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并結合生產實踐經驗,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他指出,低溫低損傷染色技術和智能化加工技術是聚乳酸纖維印染技術創新方向,利用聚乳酸纖維特性可進一步拓展其在服裝防具、智能紡織品、醫療等領域的應用場景。
寧波潤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處理染色項目總監溫明君以《“清潔”長車前處理助劑的研究與應用》為題進行了分享。他指出,常規的硅酸鈉或偏硅酸鈉在前處理過程中易因用水硬度大而在長車設備上產生“硅垢”,影響織物手感和產品質量。公司研制的新一代多功能前處理助劑強效凈棉素RH-NB-1932具有極佳的協同作用,能有效提高非水溶性物質的分散系數,應用過程無“硅垢”產生,可實現“清潔”的前處理生產過程,特別適合用于酶堆復漂工藝,可在保證前處理效果的同時,大幅縮短生產周期,降低廢水COD排放,改善織物手感,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廣東德潤紡織有限公司印染高級工程師肖廣智以《滌/天絲/氨綸混紡織物分散活性一浴法印花工藝》為題進行了分享。他指出,滌棉混紡織物具有挺括、滑爽、快干和耐穿等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但滌綸和纖維素纖維結構差異大,染整加工較為復雜。他從坯布前處理、染料和漿料選擇、關鍵技術與注意事項等方面詳細介紹了再生滌綸/天絲/氨綸混紡織物分散/活性一浴法印花工藝,未來可通過進一步優化分散/活性染料組合、色漿穩定性、蒸化工藝提升印花性能。
江蘇德美科化工有限公司應用技術總工劉儒初以《滌/棉一步法染色及低尿素印花工藝》為題進行了分享。他首先介紹了公司研發的DPC系列活性染料在滌棉一浴一步法染色工藝中的應用,與傳統兩浴兩步法工藝相比,該工藝生產時間可縮短35%,水耗降低44%,電耗降低52%,蒸汽用量降低35%,且不需要還原清洗和酸中和,綜合成本節約600-800元/噸。PUF系列低尿素依存性活性染料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在粘膠織物印花工藝中可減少尿素用量70%以上,降低企業氨氮排放效果顯著。
本次會議得到了江蘇新瑞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得到了常州宏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佛山技研智聯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傳化智聯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別支持。此外,廣東德美精細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安諾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美儀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多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寧波潤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德美科化工有限公司也對本次活動給予了支持。
(來源:中國印染行業協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