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中解讀《技術規范》對行業發展的現實意義
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李玉中在《技術規范》開題報告會上致辭時表示,皮革業是一個符合循環經濟的傳統富民產業,目前我國的輕革、皮鞋、毛皮等產量均居世界首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皮業大國。強化環保是大勢所趨,也是皮革行業自我加壓,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在談及制革行業核發排污許可證與《技術規范》的編制背景時,陳秘書長指出:自從黨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以來,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國家每年設定的環保目標越來越清晰,環保治理的拳頭越來越硬實、果實越來越豐碩。正如今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是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因此,直面環保挑戰,回應民眾關切,是國家之責,行業之責,更是企業之責。
在陳秘書長看來,近幾年來,國家陸續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就從法律和制度層面為實施排污許可管理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據。在此基礎上,國家還發布了《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排污許可證管理暫行規定》等多個指導性文件,明確了排污許可證的具體辦法和實施步驟,為制革行業核發排污許可證提供了很強的操作性指引。
陳秘書長還表示,我國的排污許可制度將實施綜合許可、一證式管理,也就是一個企業或排污單位的污染物排放(主要是大氣和水污染物)許可在一個排污許可證集中規定,這樣也有利于改變現階段不同地區對排污許可證中規定的排污因子種類不同、要求各異造成的不公平現象,以及因缺乏明確統一的申請、核發技術規范造成的“環評”、“排污許可證”、“總量控制”等環保制度之間銜接度不足,數據出入較大等問題。
至于制革行業核發排污許可證與《技術規范》編制對行業發展的意義,陳秘書長分析說:“客觀來看,要改善環境質量,減少污染物排放是最根本的手段,而實施排污許可制正是強化環境保護精細化管理,促進企業達標排放,并有效控制區域流域污染物排放量的有效手段。”陳秘書長進一步補充說:“《技術規范》對落實制革企業主體責任及其后期的監管,有了更明確細致的要求,彌補了制革行業核發排污許可證沒有統一性的《技術規范》作為操作指引的缺憾。雖然短期來看,可能會增加制革企業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的難度和壓力,但是,從長遠來看,這對制革行業未來的可持續性發展,會有很好的幫助,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陳秘書還長強調:“環保是皮革行業發展的生命線。經過近40年的迅猛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制革大國,正努力向皮革強國轉變,在由規模化發展向質量驅動模式轉變的過程中,迫切需要以落實排污許可制度為抓手,形成制度管理、企業投入、技術提升、淘汰落后為一體的綜合良性發展體系,樹立企業規范、技術先進、綠色清潔的制革行業新形象。”
顯而易見,《技術規范》對制革企業規范管理、未來可持續性發展有著非常現實的指導作用。那么,作為《技術規范》編制牽頭單位的負責人,陳秘書長對制革企業理解把握好《技術規范》的要求有哪些好的指導建議呢?在《技術規范》編制、調研與發布過程中,又有哪些宣貫舉措呢?在采訪中,陳秘書長都耐心地一一做了回答。
陳秘書長對制革企業理解把握好《技術規范》的要求主要有如下的建議:1、配備好專職人員,協調統籌好環保與生產等方方面面的關系;2、要落實好監測配套方面的工作;3、要強化臺賬的記錄、編制、應用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4、加強企業標準化、流程化、規范化管理;5、對專職人員的培訓也相當重要,尤其是對一些中小企業更有必要(協會將會組織有關這方面的培訓,可以按照生產基地或協會年會為組織單位來進行)。
對于《技術規范》的宣貫,陳秘書長表示,其實從開題報告會前的企業調研就開始了,各種層面的宣貫將會貫穿《技術規范》的發布與實施過程中。他告訴記者:“例如這次在嘉興的調研,就是一次很好的宣貫機會。當時,將嘉興當地許多制革企業都召集在了一起,將《技術規范》里的主要內容都給他們做了宣講。
企業在認真學習領會《技術規范》的同時,也會更加主動地按照要求對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進行規范。接下來,我們可能要去一些制革業比較集中的地方,結合企業調研做系列宣貫的工作。同時,在確定《技術規范》里的一些標準數值時,我們還將會組織相關專家和企業技術負責人召開會議來討論。另外,中國皮革協會每年年初的調研,也會將《技術規范》的宣貫融入其中。當然,這次我們一起呈現的這個專題報道,也是一次很好的宣貫機會。”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