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各部委出臺系列支持農村電商的政策
對于農村電商而言,很大部分要解決農產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今年以來,中央各部委出臺了系列支持農村電商的政策。
5月15日,商務部對外公布的《"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力爭在1到2年內,在全國創建200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的綜合示范縣,示范縣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在現有基礎上年均增長不低于30%。
商務部電子商務司副司長聶林海表示,下一步電子商務的主要著力點在農村、中小城市和社區,中央財政將撥20億元專項資金對全國中西部地區的200個縣進行資金支持,引領電子商務發展。
記者了解到,商務部、財政部日前聯合下發《關于做好2015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申報工作的通知》,其中獲得示范項目的重要條件是"有一批電子商務實施主體"。
河南省政府近日通報,焦作市博愛縣獲得了中央財政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專項資金2000萬元。公開報道顯示,博愛縣曾先后與一畝田、云農場等合作。
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做電商的熱情被點燃。目前,不少地方縣市設有電商辦,這是在"互聯網+"大潮下的地方政府工作的新動向,其中就有不少地方花重金打造電商運營中心或產業園,有的縣還提出"等風來不如造風口"等口號。
而電商對政府資源也有著極大的需求,以1號店為例,目前其網店上的"特產中國"就是與縣區合作,挖掘地域特色顯著的農產品。
高海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從今年1月開始與政府合作,目前簽約縣已有63個,政府的加入讓我們實施的效率更高,很多縣是主動找上門。"電商與政府合作的難易程度,取決于對方的開放意識和開放水平及對互聯網的理解能力,目前合作的縣都非常重視電商。"
農產品大多是小生產,進入流通領域后要面對大市場,這個過程往往要收購商、庫存商、物流商、批發商、分銷商、零售商等環節完成,層層加價,經常出現農民"賣難",農產品滯銷,而電商的介入有助于解決"最后一公里"。
高海燕說,農村電商更適合B2B這種業態,"對大部分農村而言,物流等基礎設施均存在,不存在運力的問題,本質上存在整合和利用程度的問題。像B2C模式的業務覆蓋與農村物流設施不匹配,但做B2B'最后一公里'就不是問題。"
據悉,一畝田集團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農產品誠信交易平臺,服務的對象是全國農產品生產、流通、批發、經銷的從業者,并在全國設實體經營主體。
"過去幾年我們更多的是靠互聯網聚集供需雙方,但是當交易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如何提高產地、農產品和農業經營者的集中度成為重要問題,農產品線上交易效率不高,需要線下服務。"高海燕說。
洪濤說,現在工業品下鄉的問題基本上能解決,而電商發展計劃最關鍵的是要解決農產品進城等根本性問題。"我們是農產品生產和消費貿易大國,不僅包括農村經營,還包括城鄉經營等,農村電商最大的問題是解決同質化和營商環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