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準稅對我國棉花市場影響
滑準稅亦稱滑動稅,是對進口稅則中的同一種商品按其市場價格標準分別制定不同價格檔次的稅率而征收的一種進口關稅。其高檔價格的稅率低或不征稅,低檔價格的稅率高。征收這種關稅的目的是保持滑準稅商品的國內市場價格的相對穩定,盡可能減少國際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
滑準稅最早出現于重商主義時期(1670年)的英國谷物法。該法規定,當小麥每夸脫價格在53先令4便士至80先令時征稅8先令,當小麥每夸脫價格低于53先令4便士時征稅16先令,以便使英國小麥市場經常保持較高價格,從而保護封建農場主的谷物生產。谷物法的實施引起了新興資產階級與封建地主階級的斗爭,在1849年被廢除,其后只有少數國家使用。
滑準稅的作用被真正發揮是在1967年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成立后。當時法國受制于共同體內的約束,自身谷物價格缺乏有效競爭力,于是,法國基于保護農業的目的,倡導歐共體對谷物進口實施滑準稅制度,從而保障以法國為首的歐共體內發達農業國家的利益。
滑準稅的實施一方面確保了歐共體谷物價格的統一,另一方面又避免了歐共體外低價格谷物沖擊法國谷物。隨后,滑準稅成為歐共體農業政策框架下保護農產品的主要工具,實施滑準稅的農產品也由谷物擴大到乳制品、食糖、橄欖油、雞蛋、家禽、豬肉、牛肉和菜牛等。1995年,歐盟取消了農產品的滑準稅制度。
滑準稅自推行以來,一直頗有爭議,雖旨在保護歐共體農產品,但效果有待驗證。有專家認為,滑準稅雖能夠將國內某種商品市場與國際市場隔離,使本國該種商品的國內市場不受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但是滑準稅對國際市場的波動具有放大效應,因為在目標價格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當國際市場出現供給短缺,價格上漲時,由于稅率降低,會增加進口國對該種商品的需求,從而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的缺口,引起更大的市場波動。
世界銀行發展研究部研究主管威爾·馬丁提出,如果現行的棉花配額外進口滑準稅進一步提高,而目前棉紗的進口關稅稅率僅有5%,那么,中國將有可能大量進口棉紗來代替進口棉花。這不僅會帶來對國內市場棉花價格的沖擊,也會帶來對國內棉紡業的沖擊。
然而,中國農業專家則通過數據證明滑準稅在穩定市場價格方面起到了顯著作用,不過也認為現行的滑準稅制度有可能導致“紗線替代”問題,但依然堅持滑準稅不能輕易放棄,當前的棉花進口也符合國家利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