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好政策隔一道“玻璃門”
截至2010年底,全市國企更多的障礙。在昨天市科技黨委組織的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與會者均提到了這一問題。
上海市科技企業聯合會會長劉幸偕舉例,不少發展較好的民營科技企業將國有企業作為兼并目標,但“胳膊擰不過大腿”,其過程困難重重。國有資產在轉讓過程中,程序繁冗復雜,時間拖得較長;有的國企還不甘心“小魚吃大魚”,竭力爭奪新企業的控制權,結果使得新企業處于松散低效的經營狀態,完全失去并購意義。他表示,采取合理的合并形式、協調好各自利益,既需要企業自己摸索,也希望政府能加以引導。
2005年起,國家陸續發文,鼓勵非公經濟發展。不過許多企業家反映,民營經濟所能進入的領域,目前為止仍非常有限。相關數據表明,全社會80多個行業中,允許外資進入的有62個,允許民間資本進入的只有41個。若按不同行業分,民營企業在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中占13.6%;在教育中占12.3%;在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中占11.8%;在金融業中占9.6%;在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中占7.8%;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中占7.5%;在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中占6.6%;在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中占5.9%,總體比例偏低。
針對民營企業的種種困難,政府已陸續出臺了多項措施,在稅收、土地等方面予以優惠。但正如上海信誼百路達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林森所言,許多好政策到了具體落實時,仿佛隔著一道“玻璃門”,可望而不可及。對此,市科技黨委書記陳克宏坦言,目前上海的相關政策多由不同委辦出臺,既存在政策資源浪費,也讓民營企業一頭霧水。他建議,政府部門應常設“一門式”服務機構,撤銷其他冗余的辦事窗口,提倡聯合辦理、精簡辦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